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

时间:2021-08-31

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合集9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 篇1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了,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元旦快要到了,我收到老师的通知:让我主持节目,我听了,高兴极了!回到家,我和爸爸妈妈说了后,他们非常支持我,而且妈妈还帮我把联欢会主持词抄写了下来,我真是感激不尽!啊!伟大的母爱!等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元旦节!

  今天,是元旦。下午,同学们都早早得来到了学校。一进教室,就可以看到我们一起过元旦四个大字坐落在黑板的正中央。教室里的桌子摆成了u字形,桌子上放满了好吃的好喝的,使我们的教室更加有节日气氛了。

  xx年元旦迎新年演讲稿又逢一年元旦节,新的一年在人们的期待中悄悄开始了。元旦节对我们来说也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了,那么,元旦节到底是从何而来?它又象征着一种什么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假的第一天,我就随着爸爸妈妈去了人人乐购物中心,商场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里就开展了各种活动。在到人人乐购物中心路上,我看见街上的人可真多,人们肩膀靠着肩膀脚跟脚尖,人山人海,几乎到处都是人。

  今天我们班和四班一起举行了元旦迎新活动。这次和去年一样,小勇哥也交给我一个剧本让我去安排人员,我去年的小品被评为最佳节目,所以今年我还要再接再厉。这次我拿到的剧本是《西游笑传》,我组织了人员,经过调整后,我们开始排练。

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 篇2

  一乡一风俗,每个地域的人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故而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其中渗透了当地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有着自已独特的魅力。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希冀。我的老家湖南也有对春节独有的表达方式,从祖辈开始,一直传承至今,可谓底蕴深厚。

  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打糍粑是必不可少的。老家的风俗:说起得越早打糍粑代表来年丰收就越大。所以每家每户都会早早起来制作糍粑,他们用石器将糯米饭捣碎打成粘状,放在模型里压制成圆圆的饼,外表光滑、美观。吃法可以煎、烤、煮、炸、蒸都行。但平日,我们喜欢把糍粑放在微微明灭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气不能太大,要不外皮焦糊,内里却生硬。而且还要不停的翻烤,让它两边受热均匀,糍粑在火气下渐渐鼓胀,表皮微黄并隆起,外皮喷着热气裂开笑口,糍粑就大功告成了,喜欢甜的在里面放上沙糖裹起来,那吃味真是别具一格。一到过年,当地人都要用红糖拌好煮熟的糍粑来招待客人,象征家庭甜甜蜜蜜、圆圆满满,以表吉利。还有猪血丸子、腊鱼、腊肉、腊板鸭、甜酒等等也是当地人过年必备的食物。

  大年三十拜祖宗,这是本地特有的习俗。焚香送亮,家宅祭祖,大人们携着小孩,带着鞭炮、香烛、纸钱等,上祖坟祭祖。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烟雾弥漫中,大家将纸钱大把大把烧与于祖先坟前,点两根烛,燃三根香,跪下虔诚磕三个头,以示对他们的怀念。

  祭拜完祖坟回来,往往是下午四五点,天近黄昏。这时,留在家里的女人杀鸡宰鱼,农村家里有条件的还会杀猪宰羊,准备丰盛的饭菜,桌上的菜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看的孩子们那叫一个口水直流。当然在吃年夜饭之前,拜堂屋是免不了的。在农村,每家都会有一个地方留作供奉祖先,这便是堂屋了。除夕夜的鸡鸭鱼肉肘子等大碗大碗在上餐桌前,必须先放置到堂屋供奉祖先,在祖宗牌位前的桌上摆满佳肴和酒水,大人小孩认认真真、恭恭敬敬地拜过了,才移到餐桌上开始吃年夜饭,这代表了湖南人尊亲敬祖的美好品德。大家许下美好的愿望,将新的希冀告与祖先,望他们在天之灵能保佑自己平安喜乐、事业顺利。

  吃年夜饭是春节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代表着阖家团圆。一大家子人围在饭桌前,敬着酒说着吉祥话。饭菜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们的脸,但亲情却点亮了他们的笑容,让他们的面容看起来是那样生动、真切。而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一定要留到初一再吃,这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之意。

  吃完年夜饭后,全家老少围着电火桌打牌、一边吃着糖果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的到来。而我的奶奶总怕我们守岁饿着,喜欢在新年到来时架上水壶,烧起柴火,在柴火灰里闷上桐子叶粑粑,香气扑鼻时粑粑也烤好了,将外面的叶子撕掉,粑粑外表焦黄,里面松软,非常香脆。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长辈们相互给压岁钱,大大小小都有,给完压岁钱后燃放爆竹。顿时,大街小巷鞭炮齐鸣,硝烟弥漫,震耳欲聋,到处洋溢着辞旧迎新的气氛。

  一到初一,老习俗是不许扫地和倒垃圾的,如果非扫不可时,扫的垃圾不能往外扫,扫到外面说是把财往外送。湖南人特别重礼节,拜年地方也有讲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姨娘。”老人到了什么日期会有哪些人来,算无遗漏真正是料事如神。新年大家纷纷提着礼物走出家,串门拜年,互祝吉祥。

  到了元宵灯节,还能看到舞龙舞狮。它们的外形惟妙惟肖,十分威武,狮子表演时而闪转腾挪,时而欢腾跳跃;龙舞得犹如飞龙腾空,又如深海翻浪;真是滑稽风趣,十分壮观,为春节增添了不少喜庆和热闹。有些人家为消灾降福,驱邪镇妖、保佑家人健康平安。常常会让长龙往家里的每个房间游走一遍,祈望辟邪消灾,生活能吉样如意,健康平安,当然也少不了打赏。

  这就是我家乡湖南的春节,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处处洋溢着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