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时间:2021-08-31

【实用】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7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有曲为证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

  从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北京这两年似乎又兴起了中秋送礼大行动。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想,现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现在讲究广式月饼,过去“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能放半年的,肯定不会是广式月饼。 月饼源自民间祭祀,同样,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从制作工艺上说,油炸、蜜饯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连饺子,也是春节供后的食品。

  其实,不仅仅吃食是这样,延顺这个思路推广开来,艺术的诞生(谨慎的人在这里会用某些艺术门类这个概念)一样离不开民间祭祀的。还记得上学时曾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翻看一些河南、山东地区的考古资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头脑的是一柄出土于山东日照的玉斧,当然真的玉斧无缘得见,但是单单就那图画已经足以让人惊讶了。那斧薄得能够透过光线而上面精致的一条夔纹是很难让人简单地以“活灵活现”这个词将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时代,它的存在又能够说明什么?

  与其说玉斧是斧,倒不如称之为一种语言,描述着艰难的砍砸者同上天对话。或者称之为精灵,这是一个屏弃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灵。于是由了它,艺术方才出现。更于是人才彻底地脱落成为人。

  中秋节真好,好在又一次让我想到了这些已经好久不想的问题。当然节日本来就是人们精神的节日,与此时偶尔察觉月饼与烙饼的差异,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这个样子么。给自己做吃的,为了填饱肚子没一个认真。馒头包子几百上千年从不变化,但凡加上点精神追求,就能花样翻新。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说到中秋,最能让人们产生憧憬的就是天空中的那轮圆月。古诗有云:月到中秋分外明,伴着凉风在夜间赏月,总能激发人团圆、圆满、思念等情思。但在小时候,一说到中秋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吃月饼。全家人吃完晚饭,来到屋前晒谷坪里,围着一张小圆桌,父亲用刀把一个雪白的月光糕切成几小块,分给一人一块品尝。我们一边吃着香甜的月光糕,一边聆听父亲娓娓说述不知讲过多少次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听完故事,父亲就分给我们姐弟四人一人一块月饼。分到月饼后,就兴冲冲地和邻居的小伙伴们相聚,我们怀里都揣着月饼,比比谁家的月饼甜,谁家的月饼大,甚至玩起月下捉迷藏或过家家等游戏,如此追逐打闹游戏到深夜才回。至于说赏月,从来没想过。

  在初中读书时,偶尔在中秋节与同学相聚,嘴里说着赏月,但心中回味的还是月饼甜不甜、大不大,还远远没有达到欣赏和探究的水平。直到高中时,读到苏东坡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产生关注月亮欣赏月亮的念头,而且更关注心中的婵娟。

  后来到城市求学打拼,我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一直在远离故乡,常常漂泊天涯。每每想家时,才始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特别是大学时读的是中文专业,阅读了大量关于月亮的华丽诗章,从这些经典诗篇中更多地体味到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对中秋对月亮的情愫。在古代文人的眼里,月亮内涵很丰富,可以是温情的红颜知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以是美妙的乐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可以是淡淡的乡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可以是思念绵绵的亲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可如今,在我的心中,中秋村头赏月是恬淡的诗意,是宁静的心境,它能让你体验到回归大自然的快的感,它能让你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就这么静静地躺卧在草地上,或漫步在乡间小道上,尽情地沐浴在月色中,任思绪神游,听虫鸣蛙鼓,看群山静穆,在月色的沐浴中找到久违的轻松愉悦的心境。

  是呀,中秋节是象征着万家团圆的节日,寓意花好月圆,谁都想呆在家里共享天伦,陪父母、陪老婆儿女,团团圆圆过中秋!但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常常会月圆人不圆,更无法年年中秋节都陪在老人的身旁,此事古难全。但作为儿子,漂泊得再远,也漂泊不出父母的心;作为父母,也总牵挂着游子身上衣。人在他乡,人在旅途,只能把恍惚的乡愁寄托异乡的清风明月,传递那份欲聚难圆的心情;只能把对亲人的思念写在心里,把那轮渐渐变圆了的明月,供奉在自己心中最神圣的地方,以寄托那份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眷恋。因此,每逢独在异乡过中秋佳节的时候,我都会尽量抛开烦恼和忧愁,停下世俗和繁忙,喜欢一个人独自漫步在江边或湖畔,伴着一轮清辉,细细品味这万古不变的月色以及红尘滚滚的人生。每当举头仰望悬挂在空中的中秋圆月,我总喜欢把它想象成广寒宫:高大的桂花树永远弥漫沁人心扉的花香,勤奋的吴刚永远做他那简单重复一成不变的活儿,漂亮的嫦娥仙子永远是怀抱玉兔的冰清玉洁的少妇......,虽然现代科学早就证实月球的荒凉以及没有一点生机,而且还不会自己发光,却这些并不能减弱我对月亮诗意画意般的无限憧憬和美好向往。

  古往今来,月出月落,月圆月缺,其实是一种再寻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但因为人的丰富情感让它不断华美艳丽起来,让它背负着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几多传说,几多期待,几多离愁,几多相思,几多悲欢离合。因此,到了中秋,如果你的心中没有吴刚、没有玉兔、没有桂花树,那说明你的心是一片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