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作文1000字

时间:2021-08-31

除夕夜作文1000字汇编八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除夕夜作文1000字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除夕夜作文1000字 篇1

  除夕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最让人留恋的一晚。

  这不,天刚刚黑下来,我们一家、伯父一家和爷爷、奶奶一起,高高兴兴地去附近餐厅吃年夜饭。路上,早有耐不住性子的人放起了烟花爆竹。“劈”——“啪”, 鞭炮声此起彼伏,还不时有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绚丽的花朵。看着美丽的焰火,我觉得心里特别兴奋和喜悦,一路上,说个不停也笑个不停,好像脸上都写着“过年了 ”三个红字。

  不知不觉来到了餐厅附近。餐厅就在马路对面,看上去灯火通明,热热闹闹的。门口高高挂着两只大红灯笼,更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我蹦蹦跳跳地带头走 进地下通道。“臭扫街的瞎了眼!”远处一声怒斥。只见一对衣着时髦的叔叔和阿姨站在对面台阶上,正在大骂一位低头扫地的清洁工人。我们一家人都不说话了。 地下通道里光线昏暗,走近看清,一位清洁女工正在扫台阶。她穿了一件黑色棉大衣,套着蓝色护袖,握着一把大扫帚,正在把台阶上一大堆红色的鞭炮碎屑和干枯 树叶扫在一起。清洁女工没抬头,也没说话,只是一下又一下地扫着台阶。骂人的叔叔用手扇着面前看不见的灰尘:“扫起那么多灰!大过年的,真败兴!”说完, 狠狠地瞪了一眼清洁女工,拉着时髦阿姨走了。路过清洁工阿姨身边,我放慢脚步。阿姨裹着一条厚厚的头巾,脸躲在一只大口罩后面,只露出一双眼睛。虽然看不 见她的眼神,但我好象感觉到她在流泪。

  走出地下通道,我问妈妈:“阿姨为什么过年还扫地?”妈妈说:“今天晚上有很多人不能休息,警察叔叔、环卫工人、医生护士等等,他们在为北京的平 安和整洁做奉献。”我回头看看阿姨,她还在低头专心扫地,仿佛周围一切过年的事情都和她无关。一阵风吹来,好冷。我把头缩进羽绒服里,心里有些沉重,不像 刚出家门时那样兴奋和喜悦。

  走进餐厅,里面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的,暖和而又喜庆。一个柜台上摆放了高高一摞漂亮盒子,里面装着各种美味点心。看着点心我站住了。奶奶问:“鑫鑫想吃什 么?”我摇摇头:“不要!”走向我们的餐桌,我拉了拉妈妈,小声说:“我能买一盒点心给刚才那位阿姨吗?就是扫马路的。”妈妈一楞,不到一秒钟,就点点 头,从书包里拿出一百元钱,笑着拍拍我的头:“好孩子,快去快回。”接过钱,我快步走回门口,买了一大盒“开口笑”,抱着就往外跑。

  冷风扑面,空气中烟火味道显得更浓的了。跑回地下通道,阿姨正在把扫成一堆的垃圾往车上装。冲到阿姨面前,我举起手中的盒子:“阿姨,送给您的!祝您 春节快乐!”阿姨被我吓了一跳,停下手里的活,带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迟疑地说“什么?”“阿姨,我从餐厅里买的点心,送给您!祝您春节快乐!”阿姨听明白 了,赶快摆手说:“不要!不要的!”我一下子把点心盒子塞进阿姨手上:“专门给您买的,谢谢您的辛苦!刚才那两个人不对,您别难过的。”阿姨摘下口罩,大滴眼 泪顺脸颊流下。我的眼睛也潮湿了,不等阿姨再说话,转身就跑的。

  路上依然很冷,但望着餐厅门口巨大的红灯笼,我好象觉得心里有一团跳动的火苗,像那灯笼,红彤彤,光灿灿的。

除夕夜作文1000字 篇2

  春节,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除夕夜,一家人一起吃的除岁迎新的年夜饭,象征团团圆圆的传统文化底蕴厚重,这一顿饭又称团圆饭 。

  除夕,一年中最忙碌、最温馨、最令人留恋的日子。

  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在喜气洋洋中各自忙着大扫除,张灯结彩,贴春联,准备团圆饭。最后,大家伙团聚一起,祭祖,吃团圆饭,守岁,放鞭炮……

  除夕夜这一顿年夜饭,温存着丰厚的意蕴。先把丰盛的菜肴端满桌,点亮红腊烛,烧高香,祭拜祖先。寓意着春节到了,一家人聚集一堂,恭请祖先回家里来,坐高堂之上,接受子孙后代的祭拜,一起分享美食和快乐,感恩先辈的浩浩恩惠和遗训,祈求祖先显灵,消灾纳福。

  然后,一家人,按传统长幼辈份顺序和朝向落坐,开始共享一年一顿的团圆饭。

  曾记得,小时候,家里清贫,妈妈教我们,过日子,平时要省吃俭用,可是,年夜饭一定要敞开肚皮吃饱喝足,这样,来年就不会饿肚子了。

  那些年,每年春节,村里〔那时候叫做生产队〕杀猪,或宰牛,总是按人头分配肉材。一个有劳动力的成年人一份,半劳动力和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小孩半份。

  我家里有8口人,只有父母亲2个人是有劳动力,还有老奶奶和我们5个兄弟姐妹共6个人都是没有劳动力。这样算来,我们家虽然人口多,但是,分得的肉材份量很少。

  其实,在饥荒的年代,半劳动力和没有劳动力的人,一样的饥肠辘辘,对肉食都有着强烈的欲望。

  我家分得的肉材虽然不多,可是,我庆幸,我有一个好妈妈。她是广东汕头人,心灵手巧的把有限的肉类,变出多种多样的花样肉食,让我们吃得好、吃得饱。

  妈妈和奶奶每回总是慢吞吞等我们吃饱喝足了,最后,才敞开来吃。奶奶常常告诉我:妈妈说,看到我们几个吃得有滋有味,她就很开心了。

  我长大后,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一年到头,难得春节回家一趟,妈妈总是在身边唠唠叨叨,担心我们在城里吃的肉食瓜菜不干不净。

  近几年来,妈妈的年纪大了,衰老了,有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缠身,步履蹒跚,下不了园地,可是,她坚持不懈在院子里,用盆盆罐罐装上肥肥沃土,栽种瓜果蔬菜。

  我每次劝她不要操劳过度,总是执拗不过她的殷殷慈母初衷。她常常用那一双饱经沧桑的布满粗糙老茧的手,牵拉我的手心,语重心长地说,要我们记得常常回家,让我们在家里吃上没有化肥和农药的纯绿色食物。

  其实,我懂妈妈没有挑明的深情厚意,就是要让我们记住老家的乡土泥味,记住回家的路。

  一家人,不分天南海北,不论路途遥远,总要赶在除夕夜回到家,在饭桌前烧香祭拜祖先,与家人一起享受除夕夜这一顿团圆饭,感受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这,就是祖先传承下来,体现家族亲情凝聚和抱团生存的力量,也是千百年来,一个家族在严酷环境下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的奥秘。

  除夕夜这一顿团圆饭,父母从来不敢怠慢,有半点差错,这不仅仅在于满足孩子的吃好喝好的浅显层面上,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本能,是中国人千百年来隐藏在潜意识里,把浓浓的年味深植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祈求这种传统的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 。

  即使离家走得再久再远,最值得回味无穷的是倾注着父母心意的团圆饭,也许这熟悉的浓浓乡土泥味,会不经意之中,提醒迷失在远方的孩子,老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