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2)

时间:2021-08-31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刚沉寂了几天的爆竹声又一次响彻云霄,拉回年的记忆。在新春的第一个月圆之日,灯笼红了,花灯亮了,喜乐响了,汤圆甜甜地出锅了---这便是元宵节到了。

  火树银花闹元宵

  在夜幕刚刚落下之际,礼花焰火便点燃了深蓝的天空,唤来了那轮明澈皎洁的圆月。伴随着阵阵惊雷的轰响,流星在空中绽放出五光十色的花儿,最终化作明亮的繁星洒落人间。地面上,胆大的小伙子利索地点燃烟花,围观的人们迅速捂住耳朵躲闪一旁,焰火便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直冲天际;孩童最快乐,他们的小手上或提一只会唱歌的花灯,或握一束火花四射的荧光棒,跳着,闹着。斑斓的光芒映衬着每个人脸上神采奕奕的笑容,尚未回暖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欢喜闹元宵的兴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的词写得好,元宵之美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一片热闹欢腾之中。

  五彩花灯耀元宵

  虽然我已不如孩子般调皮可爱,但在元宵花市灯如昼的景致中,不提一个花灯怎么行?走上街市,店铺门前一排排、一串串,古朴的纸质花灯与现代的电动花灯各具一番风味。随手提起一只兔儿灯,烛光从透明的薄纸中幽幽地硬照出来,兔儿的外形顿时鲜活了,我看见的分明是一只在草坪上跳跃的小白兔。流连于彩灯的花丛中,我竟感觉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了。这般流光溢彩、五彩斑斓难道不是天上的街市才有的奇景吗?

  诗情画意醉元宵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美好的诗意与热闹的街景在我的心头交织。圆月已爬上枝头,遥望明月,想到百千年前的元宵一定也如今天一般,不,比今天更盛大喜庆。家家灯火,处处笙歌,舞龙舞狮,锣鼓喧天。多愁善感的诗人在元宵佳节触动情思,诗兴大发,脍炙人口的诗句得以流传千古;或美好或凄凉的故事在浪漫的元宵夜发生,为它又增添了传奇色彩。相传,东方朔为帮助一个名叫元宵的宫女与家人团圆,才设法在正月十五这天让家家吃汤圆,满城放烟花,元宵节便这样成为了一个家人团聚、喜庆欢乐的日子。但与最喜庆的春节不同,元宵的意境是朦胧的,灯火阑珊,彩灯如昼,柳梢月明,总会令人浮想联翩,生出恍如隔世之感。是的,在这个节日里,人的心醉了。

  汤圆甜蜜品元宵

  赏花灯、看街景、猜灯谜,只差品元宵。只见洁白的汤圆在温热的水中上下浮动,节日的喜悦和豆沙、芝麻馅儿一起包了进去,因此尝一只,甜似童年的糖果,甜似孩子的笑脸。碗中汤圆与空中明月遥相呼应,我终于明白,此时自己品的'不仅是元宵,还有圆月的风味。慢慢吃,别着急。外婆用轻快细碎的吴语说道。有幸生在南方,才有这番品元宵的情趣。

  几只汤圆下肚,喉咙中还留有一丝香甜,忽然想到,元宵一过,年就真的过完了。元宵是新年的起点,是春日的开端,游子重新踏上征程,一切又回到忙碌而井井有条的景象。怀着对美好佳节的不舍与留恋,我还要继续前行,期待来年再闹元宵!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春节的味道还意犹未尽,新年的鞭炮硝烟尚未散尽,元宵节便宛如俏丽娉婷的村妇,满面春风地款款走来。

  在家乡人眼里,乡村最美不过元宵节,大年是春节的序幕,元宵节才是春节高潮,就像压轴戏放在最后演一样。乡村小镇元宵节虽没有县城阵容庞大,但也别具一格,融合了灿烂而悠久的乡土文化精髓,踩高跷,舞狮子,耍龙灯,划旱船,顶花桥,传递着一种古老而传统佳节的韵味。

  在我的记忆中,演出者都是村里爱好文艺的叔叔伯伯婶婶们组成的,每天酒足饭饱之后,踱到村委大院里,边胡吹海聊边舞动起来。表演大都以戏剧化装人物出现,演出的故事情节均源于当地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整个表演既惊险刺激,又诙谐逗趣。于是震耳的锣鼓声,鞭炮声,人们的笑声汇聚在一起,把整个村子渲染得既喜庆又详和。因好的文艺节目还要到镇上去汇演,各村的叔叔伯伯婶婶们都暗地使劲儿,整个村庄都会因为元宵节的即将来临而沸腾。

  到了元宵节这一天,大家伙儿倾门阖户,扶老携幼,穿红挂绿,欢天喜地到镇上看演出,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有镇上组织的,也有来自各村庄的,从清晨一直耍到深夜。踩高跷的踏着高低不平的街道路面,摇晃舞步,动作惊险,围观的人群中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呼声。舞狮子的从街一头舞到街另一头,活灵活现,锣鼓喧天。尤其是划旱船最有情趣,漂亮的船姑娘坐在船舱,恰似一朵流动的花儿在小镇上飘荡,船儿搁浅了,老艄公用桨撬、肩扛、手抬,动作诙谐夸张、惟妙惟肖,引起阵阵喝彩声。元宵节时就连平时不怎么出门的老头老太太也要在儿孙搀扶下颤微微地出门观看。此时劳碌了一年的乡亲们身体放肆地扭一扭,憋屈了一年的嗓子吼一吼,喊出一年的舒心如意。因元宵节是乡村的狂欢节,于是,嘻闹声、欢笑声、锣鼓声,声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乡村元宵夜晚的交响曲,回旋地飘荡在上空。

  元宵节吃元宵,也是乡村一道靓丽风景。乡下各家各户的主妇们都善做饮食,元宵做得最拿手,用家乡的山楂、芝麻、核桃仁、枣泥为主,加上白糖,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吃起来齿颊留香。不知是哪家最先点燃了元宵夜,噼里啪啦地鞭炮声引爆了整个乡村,不绝于耳的炮竹声此起彼伏,飘荡夜空,打破了乡间的宁静,一道道光束银花划破夜色,形成一支震耳欲聋的交响曲。吃罢元宵节的汤圆,小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吆喝着同伴满街巷里钻出钻进。大人们乘兴走出家门,聚在一起闲聊,或去小镇上看看文艺演出。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的红红灯笼摇曳在夜风中忽明忽暗,每一盏灯有每一盏灯的心思,是乡亲们在里面点燃的对这新的一年的盼望与祝福。

  年年岁岁过元宵,岁岁年年俗不同。如今,每到元宵佳节,乡村里各家各户门头上悬挂红灯笼的风俗早已湮没无闻。而是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吃完元宵,打点行囊,辞别家乡,出门打工或准备春耕。元宵节在庄稼人心中渐渐淡化而去,原本村庄元宵节的热闹,只能在梦里久久地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