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作文1000字

时间:2021-08-31

【精华】小学学作文1000字十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学作文1000字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学作文1000字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谈一谈小学作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做法:

一、功夫在平时,引导学生说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想象、去塑造、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三年级教学调查周围的环境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周围环境遭到了破坏以及当地政府怎样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都说出了生动的句子。比如:“清澈见低的河水在流着伤心的泪,我黑了、我臭了。”原本满山绿树环绕,四季常青,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在近几年人们砍树造房,山上裸露的土地一天天增多,将来……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仿佛每天都在祈求我们呢?”……就这样学生一一讨论了有关环境问题。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答:“是介绍有关环境被污染的问题。”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讨论、交流、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作文章了。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有关环境被污染的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积累材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针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周围的人和事;再是进行观察,观察周围的变化;三是把调查和观察到的情况在班级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积累材料。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三、围绕中心自拟题目,激发学生兴趣和想像

  一篇文章的题目起得好,会给文章大增光彩,就如一部电影剧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观众,就能喧传观众,就能给这出剧目以强大的生命力,题目自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作文时不仅要求明确,还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的命题能力。即在每节非命题作文时,抽出一定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在班里进行命题比赛活动,一步步培养学生的学命题、会命题、命好题的能力。

  “万事开头难”,设想一个拿着笔不知道写什么题目的学生,他怎么会写出好的文章来呢?事实证明,只有名字起好了,学生才能由此而产生联想,从而进入构思,写出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形成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实实的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学作文1000字 篇2

  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爬山虎的脚》。表面上教师将这节课上得很有生活气息,但热闹有趣的背后,却暴露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极端走向语文课堂教学过度生活化,忽视了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以下截取这节课两个过度生活化的教学片断,来说明这种教学思路的危害。

  教学片断1: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一种野生植物,常被当作园林绿化植物引植到城市的角角落落。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去观察这种植物,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观察所得,说说你眼中的爬山虎

  生1:我家门前就有爬山虎,一大片一大片地贴在墙上,远远看去还以为是葡萄藤呢。

  生2:爬山虎的脚和小动物的爪子一样,但我不知道它是怎么紧紧抓住墙面的。

  生3:爬山虎这种植物很凶,它们生长的地方很少再有其他植物生长。

  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交流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爬山虎,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不断地给予评价和询问。课堂教学随着这种交流被过度生活化了,因为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冷落了教材。学生只关注生活所得,不关心课文内容,教学时间在这种远离教材的生活化交流中越耗越少。教师不应该将学生过度地引导到生活中,而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才对。

  教学片断2:

  师:爬山虎为什么能紧紧地贴在墙上呢?如果你认识了爬山虎脚的结构,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我要送给各个小组一些爬山虎的标本,看看谁能通过观察发现爬山虎脚的特殊构造。

  随后,老师将标本分给各个观察探究小组,学生接过老师送来的标本并展开观察探究

  语文课堂上的这种探究很有趣,很热闹,生活化的气氛也很浓,但语文课并不需要这种探究活动。语文课不是生物课,与其探究不如阅读。可以说,这样的探究让学生又一次远离了课文。这种探究活动同样会耗去大量的教学时间,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这节语文课的学科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3.通过课文阅读,理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这些重要的学科教学目标因教学过程过度生活化很难达成。以前语文教学过程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倡导学科知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是课程改革的鲜明导向。但是一些教师在实践时,却走过了头,让课堂教学一个猛子扎进了生活的深处,扎得太深。于是课堂上多见热闹的生活,鲜有学科知识的扎实教学和学科能力的有效培养。课堂教学的过度生活化,大大降低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一节过分热闹的生活化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对学科知识可能一无所得,学科能力提高也落不到实处,这就是语文教学过度生活化的危害。

  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目标,让生活化成为达成这些本质目标的辅助情景,而不能让生活化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