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时间:2021-08-31

【精华】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四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重阳节前一天,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给父母洗脚。

  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挺简单的,对于我来说可是个略显“艰巨”的任务。一来我生性内敛,连句“我爱你”都无法对父母说出口,二来父母空闲少,晚上八点才回家而吃完饭后他们又要对账单、整理货物,十点多才能收拾好。这可使我犯了难,“作业”完不成了,不行,不就是洗脚吗,我就不信连脚都洗不到。我灵机一动,我可以趁父母吃饭时替他们对账单啊,这样他们便有二十分钟的空闲时间了。

  重阳节这天,父母一回来,我便开始我的“计划”,先是说服父母让我对账单,又把他们“请”到饭桌前,随后便开始对账单,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手酸腰疼、头晕眼花”,我的感觉用这八个字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在我对账单对得想撕账单的时候,父母终于吃完饭了,才过了十五分钟!我连忙把要对账单的妈妈拉到床上,说:“妈,给你个小惊喜,就耽搁十五分钟!”“怎么?是要买什么课外书?还是怎么了?”“都不是啦,你坐下,快坐。”妈妈一边满脸疑惑一边坐下,爸爸则坐在一旁“看好戏”,姐姐偷偷举起手机准备拍照——我们想拍下妈妈最开始惊喜的表情!“到底是什么啊?”妈妈沉不住气了,“嘻嘻,当然是洗——脚!”

  妈妈囧然,随后要起身:“这么个小事儿,不用!我自己洗就行,你好好学习去吧!”“这怎么是小事,这、这是孝敬!”我连说,好说歹说,妈妈终于肯把脚放进盆里了,我刚要洗,妈妈又不想洗了,她说:“我先洗一遍,我脚臭。”我愕然,好笑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暖心,妈妈总是时刻为别人着想,“没事!你脚才不臭呢,你可是我妈,就算臭我也不嫌弃。”妈妈笑了,脸上挤出一道道满是沧桑的皱纹。我试了试水温,轻轻地覆上妈妈的脚,开始洗脚,那脚是黑红色的,宽大而粗糙,粗粗的血管从脚背上鼓起,宛若细蛇,那脚则宛若写满沧桑的树皮,我从未见过这样的脚,或者是,我从未见过妈妈的脚,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位中年妇女的脚,人们更相信这是一位老妪的脚。

  “啪嗒”一丝冰凉滴落,妈妈哭了?我愕然,抬头,正对上妈妈饱含沧桑却清澈的眼,那浓浓的爱意、欣慰如醇厚的奶酒,让人心生醉意。妈妈脸上一点儿泪痕都没有,那丝冰凉哪儿来的?随后,我恍然,外面下过雨,妈妈被雨淋湿后还没擦干呢,发丝儿上还挂着水珠,倒让我以为妈妈感动得哭。“咋了,一直看我”“我以为你感动得哭了呢。”我抿嘴道。“哈哈,我是谁!”她笑了,“我可是大美女!”“你可是大美女!”我们异口同声道。“对对对,大美女怎么能哭,哭了就不好看了。”她更开心了,就像个三岁小孩得到了糖果,我恍然记起,妈妈也这样哄过小时爱哭的我。我忍不住笑了,我们一开始只是小声的笑,到最后干脆放声大笑,而我心里,却是酸的,妈妈终究是老了,而姐姐趁机拍下了我与妈妈相视大笑的画面。

  之后,妈妈问我为什么会帮她洗脚,我笑而不言,内心挣扎着,轻轻说:“对不起,妈妈,我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事儿!你完成的特别棒!你,已经用心了。”我愕然,抬头,正对上妈妈饱含沧桑却清澈的眼,一如既往的爱意、一如既往的欣慰。我释然,又说:“妈妈,我爱你!”“嗯,我的大闺女,我也爱你。”妈妈笑了,满脸皱纹,刻满岁月的痕迹,但却那么灿烂,那么温暖。

  我想,我会永远记住那双黑红却结实的脚,记住那个不经意温暖了深秋的夜晚。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昨天有朋友发短信说叫我一起去白云上登高,我一惊,都是晚上七八点了还跑去爬山不是有病吗?后来一想,对了,今天是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阳了,重阳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在印象中我的家乡在重阳节就是在大门口插茱萸,好像是辟邪什么用,但是自己也从未知道过重阳节的来历。小学的时候学过王维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时候或许不能体验这首诗的含义。但至今或许多多少少明白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和朋友一路颠簸终于到了白云山顶,那里可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啊,看来来登高望远的人好多啊,虽然一路爬到山顶已经是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但是好像人们都不只是冲着登高辟邪来的,或许是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看来中国古代传统遗留下来的节日都是有深远意义的!呵呵!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