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梦我的梦专题的优秀征文作品(2)

时间:2021-08-31

  我的梦,需要勇气的梦。XX年的最近几天,我去亲戚家放松心情,缓解最近一直紧绷的神经。接近下午四点,我做在电视机旁关注雅安地震的最新消息,就在这时姑姑却瞬间在我身边失去意识。当时我很紧张,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于是我不停地想要叫醒姑姑。

  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名词,也是某种能力的象征。但就在那一刻,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是。所以我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拥有丰富知识与能力的人,给与周围的人以幸福感,与我自己也是一个提高。我的梦,需要勇气的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个人的梦,我的梦,看似弱小但若没有也难以汇成整个国家的梦。自科教兴国提出,教育就被放在了整个国家发展及兴盛的重要位置。

  卢安克,德国汉堡人,毕业于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1990年夏天为期3个月的中国之旅,改变了他的一生——从1997年至今,他在中国广西的大山里已经待了十年,辗转多处山村,过着简陋的生活。他在华支教十年,是感动中国XX候选人。

  如果没有看到柴静采访他的视频,无法想象一个德国人会中国过着这样的生活。他在最偏僻的山区支教,这里的民族语言里甚至没有“教师”“学校”这样的词汇。他和留守儿童们一起住,和他们一起去滚烂泥,他光着脚穿球鞋,他穿行在相见的田埂上,他吃着粗陋的饭食,他一个月只花费几百块的生活费——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用于资助他的学生以及用于他研究的支出。

  有人在知道卢安克和他的故事之后说:这样的人不能太多,因为他是一种颠覆。他会使我们怀疑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那些常识和价值观。

  卢安克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想可以回答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种生活。他说:我追求的生活是跟我熟悉的人,跟我身边的人一样的生活,但我去生活所靠的动力却不一样。这个动力也不是什么我想达到的目的。我并不想改变中国的教育,那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仅仅是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愿意与学生共同去追求我们所喜欢的生活,而我很幸运,能实现自己所喜欢的生活。  卢安克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梦想的力量。我记得我曾读过莫言的一句话“每天早上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我们的梦想。”多么美的一句话,充满希望与阳光的一句话。

  教师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然而有人说“工程师”是搞技术的,教师当然也需要技术,但更多的是需要艺术,需要的是人性的关怀和艺术的熏陶。这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因为它所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灵有感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零件。教育绝不是要制造出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产品,而是培养出各具个性的人。所以,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激发每个人内心存在着的对善的向往,让每一个充满个性的灵魂在阳光下自由地生长,而不是机床的切割打磨。

  《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也应该是教育努力的目标。中国教育的现状还不是很好,中国的素质教育还有待提高。中华要崛起,人才发展不容忽视,而教育梦的实现无疑对此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