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时间:2021-08-31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范文(通用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相信写征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1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还点着通明的大亮灯,在辛勤地为家操劳,使家而明亮?是我们的家!这盏黑夜中的明灯,在社区,不,在温州,是一束最闪耀的光芒。

  告诉你,我们可是这社区里少有名气的勤劳之家。四代祖传,代代勤勉!

  要说,就从奶奶说起。我奶奶这把年纪,也是忙个不停。在我们各自外出学习、工作之时,她就利用时间,在家里左洗右刷,从没闲着。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帮我们准备好早餐,就开始干其他活儿。我起床目视奶奶的一举一动,她拖地时声音十分轻,似乎生怕打扰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体不是特别的硬朗。干体力活过久,对身体有些许的影响。她为我们,累垮了身体。瞧,奶奶的动作缓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净,如果一些地方她还认为脏的,要重复着拖来拖去,不拖干净决不罢休。如果实在不行,她会皱紧眉头,摇摇头,拿来洗洁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响下,妈妈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们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单位认真工作,正因为这种态度,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妈妈下班后,我总能听到她匆匆的脚步声和气喘吁吁声。妈妈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为我们准备晚餐的菜。她表现得没有特别的夸张,只是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声喘气。晚饭后,妈妈放弃了娱乐项目,也没有倒头休息,而是帮着家里做家务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妈妈抢着干,让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惊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见书房里闪着微弱的灯光,妈妈还在收拾书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续不断。我看见妈妈脸颊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妈妈的背微微驼着,曾经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儿怎么有些驼呢?我的睡意全无,书房里的灯依旧亮着。妈妈,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还要不辞辛劳在家整理家务。妈妈不愧是我们的勤劳榜样!

  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勤劳。在学校我可是卫生大组长,不仅劳动响当当,学习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师布置作业,很少。但要求我们认真完成。是的,只有两项,一项是常规作业,另一项是作文。那次我写了两个小时!作文写了五面。完成的很认真。也许是平时课外书看得多,拿起笔来,我的灵感就会突发,越写越有劲。那次作文,我被当众表扬,那是勤劳的结果呀!

  我们家的家风——勤劳之风,愿它常驻我家。愿那勤劳之风,飘在中华民族的上空,飘进千家万户之中!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2

  我的曾外祖父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打小时候起,父辈就不断给我们兄弟姐妹讲曾外祖父的故事,讲做人的道理,激励、鞭策我努力工作,拼搏奋进。

  我的曾外祖父叫林炳葱,1928年加入农会组织,1929年结识浙南著名红军将领、红十三军代理军长雷高升后,加入农民赤卫队,先后参加了多次战斗,并积极筹措军需物资,组织交通联络,秘密安排红十三军将领和战士食宿等后勤事宜。1932年雷高升同志牺牲后,他就地隐蔽,减少活动,保存实力。

  1935年,刘英、粟裕带领红军挺进师到浙南一带活动。在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的领导下,浙南的党员队伍和党组织发展迅速。曾外祖父不但在这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担任南岙村党支部书记,在瑞安与平阳交界处发展党员,为党筹集经费,为红军部队购买物资、安排住宿、护送党的干部、递送情报。

  1937年6月,刘英同志率领临时省委机关工作人员在瑞安和平阳交界处隐蔽、转移,曾外祖父负责地下交通线的组织工作。在掩护刘英同志安全转移后,被国*党十九师逮捕,敌人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严守党的机密,最后被枪杀,壮烈牺牲。

  我是听着曾外祖父的故事长大的。“你要继承先烈的遗志,一心跟党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永不变色”,这是父辈经常教育我的话。正是在红色故事的熏陶下,我在大学时代就入了党。

  母亲告诉我,曾外祖父被捕后,知道必死无疑,就托人叫我外公带一条旧裤子把他身上稍新的裤子换回来。他的这种节俭精神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如今,每当我看到女儿吃完饭碗里还剩几粒,我都会把女儿的饭碗拿来吃干净。几次下来,女儿也吃得越来越干净了。

  曾外祖父在村里人缘很好,与人为善。我的父母也经常教育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我读小学时,一位同学家里很穷,住茅草屋,缺衣少食。母亲知道后,就叫我把旧衣服送给他穿。我家虽然也不宽裕,但毕竟父母亲都在乡卫生院,有固定工资收入。我堂弟读书交不起学费,也是母亲给交的。

  我上初中后,有一次学校要给困难学生发补助,班主任将我也列入补助名单,让我填表格。母亲却劝我放弃补助,她说,比我们穷的人还很多,让给比我们更困难的同学吧!

  我的父亲曾在厦门海军某部当兵,复员时,组织上安排他到上海轮船公司工作,但他把这个名额让给了战友,自己却回到农村。最后,组织上安排他担任乡卫生院院长。这是一个新行当,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他居然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乡村医生。

  60年代末,乡里一个生产队有20多人吃了死牛肉,上吐下泻,生命垂危。父亲马上组织抢救,并冒着大雨徒步到十公里外的区卫生院拿药。回来时,水已将路淹没。父亲把药扛在肩上,在齐胸深的水中艰难跋涉一天,终于把药拿回来。20多名农民兄弟得救了,但父亲却中了湿气,得了慢性肾病,直到后来发展成肾癌。

  父母的言传身教,使与人为善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渐渐形成宽以待人、凡事让人三分的性格。这几年我越来越热衷于慈善,可能也缘于此吧。

  我的父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在利益面前的谦让,对工作的认真态度,面对疾病的顽强,以及善良、正直、淡泊的人生态度,都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我。每当我碰到困难和问题,一想起曾外祖父的故事,一想起父母的教诲,我马上会振作起来,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人生中没有什么坎是迈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