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和《西施滩》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时间:2021-08-31

  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①宰嚭,吴国太宰伯嚭。据《史记》载,越王勾践战败后,用珍宝美女贿赂伯嚭,伯嚭说服吴王准许越国求和。

  1、两首诗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立意相似,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别对这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4分)

  3、两首唐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各是如何表现的?

参考答案

  1、相似:反对将吴亡的责任强加在西施身上。(2分)不同:罗诗认为吴国灭亡自有其时运规律,而不应归咎西施本人;崔诗认为承担吴亡责任的应是佞臣宰嚭,而不应让西施当替罪羊。

  2、罗诗对“西施亡吴”观点的反对,是通过疑问句形式表述出来,委婉含蓄,发人深思;(2分,采分点:句式修辞特点1分,表达效果1分)崔诗运用拟人手法,说西施滩的春水好像在为西施述说身世的不平,将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生动。(2分,采分点同上)

  3、两诗都表现出对西施背恶名的同情与不平。罗诗用辛辣的讥讽和不容争辩的逻辑推理,对持“女人是祸水”,把脏水泼向西施,把亡国责任加在西施之类的妇女身上的论调作出了强烈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对西施背恶名的巨大同情与不平。崔诗指出历史真相后,以景语与情语进行议论,以深切的同情为西施唱出了不平之音。

  (1)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歌在立意上的异同。

  (2)两首诗歌最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