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孙会宗书》阅读题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5)

时间:2021-08-31

  【解析】

  杨恽(?—前45),西汉家。字子幼,宣帝时曾任左曹,后因告发霍光谋反有功,封平通侯,迁中郎将。神爵元年(前61)升为诸吏光禄勋,位列九卿。其父杨敞曾两任汉宣帝时丞相,其母司马英是著名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的女儿。

  赏析

  这封信作者以自己近期的生活和作为起笔,引出了孙会宗的谏诫之言,从而也引出了回复孙会宗之语。回复孙会宗的话委婉曲折,开首即表达了自己想表明心迹二又有所顾忌的矛盾心理,但最终还是一吐为快。作者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家族及自己的过去,以解释自己现在“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的原因,接着讲述了自己的所谓“骄奢不悔”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对孙会宗劝谏自己的言词的一种反驳。信的末尾带有讽喻孙会宗的意思。

  作者胸怀不平,将嬉笑怒骂之情发为文章,自由活泼,后人以为有其外祖父司马迁《报任安书》的风格。

  这篇文章内容给杨恽惹来杀身之祸,有人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字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文中他先是在信中夸耀自己的显赫世家,然后是废为平民后的生活,最后,他狂傲地说,古代有个叫段干木的不肯做官,要效仿他。传说这篇文章还没有传出去,他的侄子读到了,对他说:“您过去有功于朝廷,现在只要低个头认个错,皇帝会重新起用你的。”叔叔大怒:“胡说!这种皇帝,我还为他卖命做甚!”这当然还属于大逆不道之言,在专制时代,为皇帝卖命是权利!但他的这种话并没有被人告发,直到他的《报孙会宗书》被人读了去,又接着而来的是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出现了日食。在古代,却是一件关乎性命的预兆。一旦出现日食,就只能有两种人要死,第一种是皇帝,第二种是大臣。与其死皇帝,不如死大臣。宣帝正在思考不知该死哪个大臣的时候,有一个养马的小官叫拜成的前来告密。他说,日食警告的是杨恽,因为他不但未有悔过之心,而骄奢淫欲,私自经商,又写过一篇文章,很有怨恨之意。宣帝立即叫人拿来那篇文章读,读到“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度。不知其不可也”时,宣帝大怒,下令逮捕杨恽。宣帝为什么会大怒,《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给出了答案:“予熟味其词,独有‘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盖宣帝恶其‘君丧送终’之喻耳。”杨恽觉得,我已经被贬官三年,就仿佛是我给我死去的老子守了三十六个月的孝一样。按礼制,我已经尽孝道了。也就是说,以后我老子再来我梦中找我骂我不孝,我就会骂他。因为我所尽的已经尽到,你已经没有资格再对我说三道四。你皇帝老儿也一样,我被你贬了三年,已经对你尽了忠道。那么,从此以后,咱们就是井水河水,你别来找我,我肯定不会去找你。我们之间君臣的关系已经彻底结束了。宣帝看到这样的话,自然不会发怒,如果他仔细想想,杨恽说的的确有道理,虽然有点强词夺理。但让宣帝受不了的是,杨恽居然把他和死掉的父亲相提并论,这无疑还是那个“有马狂奔触殿门”之语的翻版。宣帝自然就要大怒了。杨恽由告密发家,又以告密身败。可谓成也告密,败也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