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答案】
4.A
5.B
6.D
7.(1)为什么不就新利为由召延龄来,责问查核其收支明细;另选朝臣去查核边域费用开支情况。如果传言的事确实,则邦国的要务,不可交给不正派的人。
(2)今年的田赋和旧欠,以及往年的借贷,一律给以减免。如不减免,也没有可以回收的道理,不如趁早考虑宽除这些负担,那大家就会归恩于皇上。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上文的语意,这是权德舆针对东南地区水灾后的农业自救方面提出的建议。“择……者”意思是“挑选……的人”,所以应在“者”后断开,排除BD;“疾苦”是固定词组,不能断开,排除C。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黜陟”是偏义复词,偏“黜”,意思是“罢免、贬官”。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皇帝也全部采纳”说法错误,对裴延龄的弹劾一事,“疏奏,不省”意思是“皇帝没有答复”;贞元十九年,对于权德舆指摘时政的弊端时,“帝颇采用之”意思是“皇帝大多数采用了”。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胡:为什么;质核:责问查核;按覆:审查核实;委:交付。(2)宿逋:久欠的税赋或债务;蠲:除去,免除;图:计谋,考虑。
【备注】参考译文
权德舆,字载之,父亲权皋,在《卓行传》里记载了他的事迹。权德舆七岁时父丧守孝,痛苦跺脚像成人一样,不到二十岁,就以文章好在读书人中受到称赞,韩洄贬放河南时,找他做了幕府,后又在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中做判官,杜佑和裴胄还征任过他。德宗听说过他的才能,召为太常博士,改任左补阙。
贞元八年,关东、淮南、浙西各州县遭到大水,冲毁房屋淹没百姓,危害非常严重。权德舆上书建议:“江南、淮南的农业一经获得好收成,就从旁资助几个道的粮食,因此全国之大计,在于依靠东南。这些地方今年以来春夏两季阴雨连绵,使农田不能开种,承担赋役的丁男们出外者日益增多。现在应当在众臣中选择明智而有方法的人,持节出使劝勉百姓,访问大家遭受的疾苦,减免他们的田赋,同各道按察使和州县长官研究适宜有效的措施,赋税取之于民,不如藏之于民牢靠啊。”德宗于是派遣奚陟等四人到那里巡视安抚。裴延龄因为花言巧语被宠幸而晋升,兼管国家财政收支。德舆上疏斥责说:“裴延龄将常赋中计划支出未用尽的作为羡利进奉,以夸耀自己的功劳;用官钱收购一般杂物,又卖出取利,称之为‘别贮羡钱’,以此欺骗皇上;边军粮饷匮乏,他不运粮过去,以致招来边祸,此非小事。陛下怀疑以上均为流言,为什么不就新利为由召延龄来,责问查核其收支明细;另选朝臣去查核边域费用开支情况。如果传言的事确实,则邦国的要务,不可交给不正派的人”。奏疏送上去,没有下文。
贞元十九年,天大旱,权德舆趁此上陈时政的弊端,说:“我听说,消除天灾的人,一定去改进为政的方法,感动人心的事,是传播恩惠于民众,如果呈现一派和睦融洽的气象,那吉祥自然就来临了。目下京郊广大地方,大都变为赤地而没有什么希望,迁移流动的人,倒毙在路上,考虑到种麦时间到来,种子的困难解决不了。应当诏令各地裁剪日常经费,省下的钱用以筹备种子,把它贷给百姓,并且将今年的田赋和旧欠,以及往年的借贷,一律给以减免。如不减免,也没有可以回收的道理,不如趁早考虑宽除这些负担,那大家就会归恩于皇上,贞元十四年发生夏旱官吏催收赋税时,出了不少问题,以致县令被百姓殴打侮辱,对这件事不可不加以研究而吸取教训。”又进言道:“漕运开始以来接济关中,如果将东都以西沿路的仓粮全部转运到长安,使江淮缴纳的米谷用做常备之数,然后约计太仓储备一年的用粮,把所余的部分卖给百姓,那就可以使时价不在上涨,并且藏粮的人会把粮食拿出来卖了。”并且上书说:“代宗大历中期,一匹细绢要值钱四千,如今只值八百,可是纳税的数目还是照旧,这样百姓要付出相当那时五倍的代价。并且四方急切向朝廷奉献,给自己的封地聚敛财物,扩大军实的需求,又兵士有不少空名册,如此用多办法剥取百姓。这样做,看来虽是善谋精算,能换来眼前物质上的功利,不过,这是他们在割下自己的肉来吃,迫使人人都变穷啊。”他的这些建议,皇帝很多都采用了。
宪宗元和初年,曾任兵部侍郎。后从太常卿委任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权德舆又被委任检校吏部尚书,出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两年后,因病请求还乡,死在返乡路上,年六十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赐谥为“文”。
权德舆三岁时就懂得四声之变,四岁就能赋诗。他潜心研究经术,无不融汇贯通。德舆的文章达练精密。当时公卿侯王中功德卓越的人,都有所铭记,大约有十之七八。他居家或处世,从不矫饰,但自有一种蕴藉风流,令人仰慕。贞元、元和年间,成为缙绅士子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