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阅读答案(5)

时间:2021-08-31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3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2、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3、比喻句如“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分析表达效果略。

  4、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5、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水尤清冽 冽( ) B、日光下澈 澈 ( )

  C、皆若空游无所依依( ) D、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

  39、翻译下列句子。(4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乃记之而去相去几何矣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

  C、潭中鱼可百许头麦田浅鬣寸许 D、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

  41、下面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树翠蔓……”描写出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形和色,动静结合,生动传神。

  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地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无法摆脱忧伤心情的自然流露。

  C、本文先写小石潭清幽的环境,再写水的清澈、潭水的来源岸势和游览的感受,最后写同游之人,游踪交代十分清楚。

  D、本文语言精美,描写细致,情景交融,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古诗阅读(7分)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于田家。绿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2、试用自己的话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4分)

  4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分)

答案:

  38、略

  39、(潭的)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绕(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神情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幽深得使人感到忧伤。(或: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40、C

  41D

  42、(这首诗写诗人进村时所见到的景色。)绿树在村边环绕,青山在墙(村)外隐约横(歪)斜,一派山野村舍景象,如诗如画,恬淡宜人。景中充溢着诗人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43、这首诗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

  阅读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_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2.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

  3.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5.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小石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2.小石潭记课内阅读答案

3.《小石潭记》阅读练习答案

4.小石潭记阅读及答案

5.有关《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6.《小石潭记》阅读题答案

7.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答案

8.小石潭记的阅读答案

9.小石潭记阅读以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