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我在教育孩子时,经常提起培养习惯问题,让孩子养成某种好的习惯,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十分推崇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我们的生活与教育中,习惯成了一种神秘的支配力量,有时促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项任务。好的习惯比如睡觉时看三十分钟的书,如厕时看一会儿书,醒来时听一会儿歌曲等等,把流逝的时间用在了刀口中,一生积累下来的时间就是人人所不见的半辈子,这个无穷大的时间令人咋舌。又比如一个坏的习惯可以积羽沉舟,把一个人的品德搞坏了,让人瞧不起:随地吐痰,这种坏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肯定是平时太不注意导致的一个坏习惯;又如,一个人烟瘾很重,这与他的心境有时不好,又喜欢在道上与朋友呑云吐雾,等等,不一而足。
我的成材观是十分看重习惯的培养的,习惯成就未来,习惯决定命运,一切成功和失败与习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说我家的长女学习不好,就是因为习惯没有培养好,这是我们家长的责任,现在要改变她的一些习惯,太难了。同样,令我欣慰的小子能够做一件事象一件事,学的功夫颇深,与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经常去爬山,睡觉时听唐诗醒来时听歌曲,上学前看富兰克林学美语,放学后看三L英语成了他每天所必需的学习快餐。两相对比,使我觉得叶圣陶先生说得太好了,习惯成自然,我们要追求的就是这种自然之道。
优秀是一种习惯。 ——题记
优秀的成功人士,背后必定少不了好习惯。俗语有说:“细节决定成败。”倘若一个人对于身边的小事不以为然,总是我行我素,不守规矩,那么这个人必然不会有很大的成就。
小时候刚入学,入耳的便是老师循循教导:“做任何事都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决定你的一生。”那时的我只觉得这些不过是客套话,一些没有边际的空话罢了,于是没有听从老师的我便有各种各样的坏习惯。待现在长大了,回想起来,那时的我的想法还是太过幼稚了。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倘若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天天只顾精通吃喝玩乐,养成了各式各样的坏习惯,最后一生的时间用尽了,只剩惋惜;倘若每天有计划地规划人生,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生的时间用完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惋惜,而且使自己的人生也更有意义。
或许有的人说:“养成好习惯需要三十多天,我坚持不下去。”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身边也有优秀的人,他们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优秀的,他们只是坚持了下来,完全靠自己,并不需要别人的督促,久而久之,不用三十天,他们已经养成了习惯,把习惯当做自然而然的事了,自然做的比普通人多。
早晨起床顺手整理床铺,离开房间带走垃圾;见到老师打招呼,有客人时热情款待......生活中的小事看似普通,但是你每天坚持做好了,这些就是好习惯。
优秀不只是看成绩,更重要的是看一个人平时的表现。所以,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养成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让优秀也变成一种习惯。
【习惯成自然阅读答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