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叶瓶》阅读答案(2)

时间:2021-08-31

参考答案:

  11.(1)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对主人公心理的推测不一定准确,但有一定道理;B.小说并没有表现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C.对写发小的作用是借他之口表现主题思想,没有批判的意图。)

  (2)①开始是单纯的后悔,后悔不该玷污瓶体;②后来是接二连三后悔,后悔小学时、上山下乡中、进城及提干后、与妻子生活过程中自己各种各样的缺点、失误;③最后通过反思自己一生,不断检讨灵魂,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他的脾气好多了)。(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写妻子女儿的话是为了衬托他的形象,突出他的性格特点。如小说第④段写妻子女儿的话,表明她们认为花瓶破了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与他的大急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他对花瓶的珍惜,对不小心玷污花瓶的后悔。第⑥段通过妻子女儿的对话侧面表现他对画叶子一事的投入专注和他性格的改变,突出了反思之后他内心获得的平静、满足。(6分;作用2分,只要答出衬托侧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等即可;具体分析各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

  观点一:这篇小说情节简单,线索清晰,但构思颇具匠心。小说以花瓶为线索,不小心损瓶专心画瓶发小评瓶三个主要情节结构全篇。①开篇先介绍花瓶的由来、经历,突出花瓶的平常与不平常。平常在于它的普通,不平常在于它陪伴主人公多年,见证了主人公的大半生生活,这些介绍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铺垫自然、巧妙,买笔的环节看似与画瓶无关,却为下文画绿叶埋下伏笔。②写主人公画瓶的过程时,又常通过妻子、女儿的话语侧面表现主人公的专注、投入。③结尾处发小来访,借发小之口评瓶,巧妙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8分;总说分述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运用了象征(或暗示)的手法。①开头写花瓶的造型一般,素白,这其实是以花瓶的空白暗示人物心灵的苍白②写主人公买绿笔时的选择,含蓄地表明了主人公以往对绿色的忽略以及内心深处对绿色的渴望;③写回忆录时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是暗示主人公从来就没有梳理、思考过自己的大半生,其心灵一片混乱和芜杂。④主人公画千叶瓶的过程,就是回顾、反思人生的过程;千叶瓶由一般素白到雅致秀美则象征着主人公心灵的丰富、人生境界的提升。(8分;手法赏析6分,一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另外手法答伏笔也可,分析合理酌情给分。)

  观点三:①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小说通过主人公画千叶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只有学会反思和自省,才能让心灵避免混乱和芜杂,获得滋养和提升,享受心灵的平静和充实,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融洽。②犯了过失,不应逃避,自欺欺人;也不应漠视,置之不理。要勇于面对,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美好,更和谐。③即使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减少损失,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教训为财富。(8分;答出一点给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