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梁实秋阅读答案(3)

时间:2021-08-31

  (摘自《雅舍小品》,有删减)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开篇,全文先谈担忧,后面重点谈旅行中夹杂的苦恼以及旅行的乐趣。

  B.第段提到“滑竿”“飞机”等三种交通工具,作者认为交通工具不能决定旅行之苦乐,双脚着她的旅行更有趣。

  C.作者认为生活中的伴侣不一定是旅行好伴侣,理想的旅行伴侣不能不说话,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

  D.“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与第一段开头遥相呼应,体现了全文首尾呼应的特点,层次清晰。

  5.旅行有哪些乐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5分)

  6.本文的语言特点很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6分)

  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D(3分)(首尾呼应不对,应为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旅行的苦恼,引起下文旅行的乐趣)

  5.(5分)

  (1)可以暂时从家庭狭小圈子中逃避出来;

  (2)可以获得解脱,感受枯寂的趣味;

  (3)享受清福,可以加强人与自然交流。

  (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直接答“是一种逃避”“没有不感觉枯寂的”“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不给分)

  6.(6分)

  (1)语言文白夹杂,多处引用古诗文。如引用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等文句,以及“一汪子水”“整天咕嘟着嘴”等白话口语。既有文化内涵,又通俗易懂。

  (2)语言幽默风趣。“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幽默生动地表达了真正理想的旅行有静也有动。(其他例句也可,须言之成理)  (3)运用比喻、借代、反问等手法。如“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句运用借代、反问手法,形象表达了部分人对外出旅行的否定。“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达了旅行带行李的苦恼。(每点2分,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