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魏纪三》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2)

时间:2021-08-31

  参考答案

  17.【 答案】(1)截断 (2)没有(没有什么) (3)提高(推崇)(4)因……获罪(犯罪、判罪)

  【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这个题目不难,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应该可以较为准确的作出判别,但学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或者“结合具体语境”意识不强,使词义的准确率大打折扣。

  18.【 答案】B

  【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首先确定文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再把握所学课本中出现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本所学需要考生平时积累。

  19.【 答案】孙武能够制服敌人,在天下取胜的原因,是用法严明;因此晋悼公的弟弟扬干犯法,魏绛就杀了为他驾车的人。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

  【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 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要求字字落实,忠实原文,文从句顺。这个句子应该说也不难,“所以”“者……也”“制胜于天下”“是以”“方”“若”“何用……邪”等7个关键点,除了“何用……邪”略显生疏,其它都是惯常所见。加上“句意正确”,共8个得分点,一个1分,扣完为止。由于学生对“长句”的翻译没有耐心,匆匆落笔,草草了事,得分率并不高。典型错误: “所以”没有翻译;介宾短语后置没有体现;“是以”译为“因为”;“方”解释为“正”;“若复废法”译成“如果恢复了已经废弃的法令”;“何用讨贼邪”译成:还用讨伐敌人吗、为什么要讨伐敌人呢

  20.【 答案】蒋琬以历史故事为例痛惜诸葛亮杀马谡之误,(1分)衬托出诸葛亮治军的严明;(1分)使诸葛亮形象鲜明丰满。(1分)(或借蒋琬的担忧烘托诸葛亮的坚定,使诸葛亮形象突出。)

  【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写人记事类文章,文中的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侧面烘托的作用,是常用的表现手法,它要求学生有整体观,能分清主次。根据文意,作者是通过蒋琬的痛惜(担忧、质疑、反对)衬托(烘托、侧面描写、反衬)诸葛亮治军严明(坚定),从而使诸葛亮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答题模式:手法+内容+效果。

  21.【 答案】 都是痛苦矛盾的心情;(1分)前者主要表达痛失人才的惋惜,对马谡遗孤的歉疚,不听昭烈之言的自责后悔;(1分)后者主要表达虽然舍不得杀,但是为严明军法,又不得不杀的无奈。(1分)

  【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的能力。 这类题重在比较分析,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认真揣摩分析细微的差别和变化,然后分条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