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独生女(子)》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一、教材解析

1、基本简介

  《我是独生女(子)》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的第四课。本课的编写意图在于让学生知道人口无限制增长给地球、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问题,从而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同时让他们明白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能够正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懂得可以通过努力克服不足,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2、地位与作用

  三年级曾经出现过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体会家庭亲情为主的教学单元。本册教材这一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家庭的内在深处进发。前三课侧重于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直面家庭矛盾,学习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学会与父母沟通。而第四课《我是独生女(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以家庭为主题但又不局限于家庭的两个突破:

  (1)它由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这一家庭现状出发,伸展到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上,隐含着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体现教材的综合性。

  (2)它从独生子女面临娇生惯养的家庭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正确地认识在当代社会环境和背景下成长的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衔接、拓展、深化的重要作用。

3、教材内容结构

  本课教材分为“不堪重负的地球”和“我会被宠坏吗”两大版块教学内容,我认为可以用2课时来完成,我设计的教学案例是第2课时,以“我会被宠坏吗”这个版块的内容为主。

二、学生实态分析:

  作为当代的独生子女,他们拥有着很多的优势。社会学者和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比较早就得出结论:独生子女生活在营养多、安抚多、知识多、期望多的环境里,大多比他们的父辈活泼、开朗、自信,感情丰富细腻,兴趣爱好广泛,智力发展水平也较高。

  但正是因为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造成了为数不少的独生子女任性妄为,以自我为中心,娇气怕吃苦,依赖性强,俨然是家中“小皇帝”。我执教的怀德苑小学五(1)班38个学生中,有36个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数的家庭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典型“421”结构。据我了解,每天早晨为孩子挤好牙膏、倒好洗脸水的家长不在少数,大部分女生的辫子还是家长梳的,甚至还有上下学时为孩子背书包的。而且我们班大多数学生,家庭生活条件相当优越,所以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挑食、浪费等问题也相对比较突出。

  五年级的儿童心智已经有很大发展,对很多问题已经有了独立的看法,这是他们“懂”的一面。但在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等方面尚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尤其在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这方面认识较为浅显,这又是他们“不懂”的一面。因此,本课就是要从儿童生活中这种“似懂非懂”的基础出发,进而帮助他们学习处理家庭、社会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