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说课文稿(3)

时间:2021-08-31

三、解读诗歌 感悟诗情

  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我主要设计了两个大问题:

  1、用一个字概括百姓生活,说说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

  学生应该会用“苦”字概括,引导学生找出百姓生活“苦”的具体表现,设计了以下4个小问题:

  (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

  (2)“贫妇人”生活的困苦,从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

  (3)有麦可收的“丁壮”与无麦可收而捡拾“遗穗”的“贫妇人”相比,他更幸运些吗?学生畅所欲言,但最终要使学生意识到,看似不同的两种场面,其实是同一命运。

  教师明确: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

  (4)思考造成诗中人物悲苦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原来是家田输税尽繁重的赋税已经使这个贫妇人失掉了田地

  一个“税”字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在繁重的赋税徭役之下,农民只有这样一种悲惨的命运!强烈的讽刺意味不言自明。

  2、面对此情此景,用一个字概括作者的心理,说说作者对百姓疾苦所持的态度。

  此时教师课件出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背景:《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唐代县尉是九品官,一年的俸禄除了三百石粮食外,另有职分田两顷五十亩,钱一千九百五十七文。

  找出文中关于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这些心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不事农桑”,“岁有余粮”,“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自愧 同情 (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合作、探究、讨论中解读诗歌,关注农民的悲惨生活,结合写作背景,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白居易讽喻诗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了解其作讽喻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