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一、加强观察和操作,协助同学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研究标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要解决数学笼统性和同学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沛利用和发明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资料,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同学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实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同学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外表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同学对角的感性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同学观察有没有角,启发同学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同学自身折。再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然后让同学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实质属性。

  最后,鼓励同学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也是让同学自身想方法做。然后让同学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身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同学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实质特征。

  在同学的所有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身动手,使同学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沛发挥同学独立操作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发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