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说课稿范文(2)

时间:2021-08-31

三、说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与学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通过读物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说过程

  从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为了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完成本课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设计了四个教学过程:

  1、启情导入,了解背景

  语文《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解题导入后,出示三张照片,简单的与学生交流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初读激情,感知全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带着“书中的亲人指谁?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然后指名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3、以情悟文,情感升华

  著名学者燕国材认为:凡是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发生强烈波动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且保持牢固,有的甚至终生不忘。当学生的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时,抛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课文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他们虽不是亲人,却胜似情人?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雪”、 “炭”分别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样送的?送来的仅仅只是打糕吗?进而利用导语启发学生情感,加以朗读。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学生理解了整段内容。通过理解重点句子,使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联想和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书中的图片、文字想象,再现典型场面:如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死,“雪中送打糕”、 “智救侦察员”、“上山挖野菜”付出巨大牺牲的动人情景,扣动学生心弦,接着“移情入文”,进行感情朗读:教师范读激情、导语启情接读、图片创境朗读、配乐诵读等读悟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朝鲜人民的伟大情怀,引起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使“知”与“情”,“理解”与“情感”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引起情感上的和谐共振,水到渠成地感知课文的中心思想,又受到生动、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通过师生合作教学其中一段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其他自然段,体现了“导、扶、放”的教学原则。

  4、积累拓展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观看中朝两国人民互助图片,交流抗美援朝英雄故事,受到情感熏陶。五、说板书

  板书是整节课的眼睛,将课堂中重点知识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