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二。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傻根想把打工赚的六万元钱带回家娶媳妇。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商场买家电,放眼一看海尔标价6900元,海信标价3200元,长虹标价2880元……(图片+配音)傻根一番讨价还价后付给商场2800元买走了长虹电视,5600元买走了笔记本电脑……傻根决定浪漫一把带着媳妇欧洲度蜜月感受异国风情,别人告诉他出国旅游必须到银行兑换欧元或美元等外币。(图片+配音)最后,6万元没花完还剩1万,太好了,存到银行以备不时之需…从此,傻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图片+配音)

  2.引领思维,合作探究。

  (1)傻根搬回家的彩电、笔记本电脑为什么是商品?为什么笔记本电脑价格比彩电视高?

  第一问学生很易答出花钱购买的,教师引领学生归纳出:用于交换。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商家为什么不统统白送呢?学生想法很多,相互讨论后,教师再进行引领,商家付出劳动要有回报,引导学生归纳出:劳动产品。教师继续追问,傻根为什么要买彩电和电脑呢?引领学生归纳出:使用价值。

  第二问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提到的商家之所以不能白送是因为付出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电脑会付出更多的人类劳动,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价值。

  (2)傻根的6万元钱为什么可以买到彩电、电脑、出国旅游呢?

  教师先设疑:你认为历史上先有商品还是先有货币?学生进行辩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误区,得出结论:先有商品。为突破难点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教师引导学生做了个游戏,通过游戏体会物物交换的困难,探讨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交换比例不同引出等价物,交换双方恰好需要对方的商品引出一般等价物,钱并不神秘,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对学生进行正确金钱观教育)。在“一般等价物”含义中教师重点讲解“一般”的两层含义,一是它在市场上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二是它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时突出两个“一切”很必要。最后,启发学生从刚才的分析中得出商品、一般等价物与货币的相同与不同点。

  游戏:分角色扮演,体会复杂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出现的必要性。

  一组代表(手中有书,但需要书立)

  二组代表(手中有书立,需要字典)

  三组代表(手中有字典,需要书包)

  老师(手中有书包,需要书)

  请各组的代表想尽办法实现自己的需求。

  (3)傻根娶媳妇的消费过程体现货币的哪些职能?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货币有哪些职能。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傻根娶媳妇的消费过程并提出问题:不同彩电的标价不同,货币在执行哪种职能?为什么商品前只摆放价格标签,而不是货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价值尺度职能。在傻根娶媳妇的消费过程上教师继续设问:傻根付给商场2800元买走了长虹电视,货币起到了什么作用?傻根买彩电时,商场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帮助学生明确流通手段职能。同时引导学生区分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假如你是彩电生产者,你怎样做才能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对学生进行利他的思想道德教育。货币还有其他职能,结合情境我又进一步从三个角度进行设问:①老板发的6万元工资表明货币在执行什么职能?②傻根欧洲蜜月之行为什么必须兑换欧元或美元等外币③傻根把1万元钱存在银行表明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吗?使学生明确货币的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职能。

  (4)傻根这6万元人民币就是货币吗?

  播放视频《中国古代纸币的产生发展及消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从视频中提取信息,使学生知道纸币的产生原因、发行者、违背货币流通规律发行纸币的后果。在这一过程中懂得纸币与金属货币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既达成知识目标又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将视频中伪造纸币给以严厉的处罚和傻根勤劳致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  3.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