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说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和课题学习。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方程(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不等式,教材首先从数量大小之分说起,这是人们熟知的客观事实。由大小,就有相等或不相等,例如,在引言中给出的不等式2+3>1+3,a+bc等,用等式可以研究相等关系,要研究不相等关系,也需要专门的数学工具,这就是不等式。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的寻找不等式的解,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的表示在数轴上。

  2.数学思维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的表示在数轴上。

  2.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说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质疑

  说教具:三角尺、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

  问题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2:元宵佳节,在燃放各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米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02米/秒,人离开的速度为4米/秒,那么导火线的长度应为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