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买洗衣机》说课稿范文(2)

时间:2021-08-31

2、说学法

  通过创设买洗衣机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并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同时创设练习情景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有趣、饱满、灵动,具有深度,富有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回家做一个家庭 调查,你们都调查了吗?(前一天发给学生如下的调查表)

  本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做这个调查表要干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首先出示课件1.2:小刚踢球回家,看见奶奶在很费力地洗衣服,对奶奶说:奶奶太辛苦了,咱家买台洗衣机吧!以及小刚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爸爸每月寄回586元,妈妈每月寄回412元)。

  要求学生根据课件内容,提炼出从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在本环节中首先展示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数学信息显而易见,既快速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锻炼学生收集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并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重点解决:爸爸妈妈一共寄回多少元?

  然后进行估算。

  本处体现问题性。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讨问题的资源来自于学生,缩短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接着边出示课件边提出问题:小明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每月的生活费是780元,(在此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生活费),估计一下,去掉生活费还剩多少钱呢?交待学生去掉生活费还剩下得钱也就是节余。

  在这一部分我又设计了一次估算,计算前让学生先估一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

  估算之后学生心里已经知道大约剩的钱数,然后再要求学生实际计算并指名到黑板前演示。

  根据学生的板书,要求全班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它与我们前两两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板书是学生自己生成的,根据板书再总结,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既引出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脑这一过程,深刻体会本节重点。即脱式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注意是否有进位或退位。不论用竖式还是脱式,我们都要细心计算,规范书写。

  继续看课件,边看边提出问题

  对于小刚家余下的钱他们也有一个计划。你们想知道吗?

  (看屏幕:奶奶每天操持家务非常辛劳,所以他们准备把节余下来的钱攒起来买一台620元的洗衣机。小刚做思考状。)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刚解决这个问题吗?。

  课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同时这又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只是平时从不参与,这次让他们自己做管家,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对帮助小刚解决问题个个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阶段。小组成员按每组4人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合作交流。

  讨论之后可能会生成如:

  生1:218+218=436 620-436=184 攒3个月

  生2: 218+218=436 436+218=654 攒3个月

  生3:620-218=402 402-218=184 攒3个月这三种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锻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本环节的设计初衷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热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第三环节巩固练习,知识拓展

  请同学们做自己家的管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出购买计划中的商品,用每月节余的钱,需要攒几个月,有困难的同学请老师帮忙。

  本环节旨在巩固本课的重点,难点,如果单纯地出一道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让他们计算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

  第四环节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学会了如何进行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那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吗?

  生自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