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声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小学自然课中学过,但一般印象淡薄,需要进一步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现象进行概括得出相关结论。本节也是后面声现象知识的铺垫。为了体现“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实验。由于初中生刚开始学物理,对实验的观察和概括能力不强,学习本节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依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

  能力目标:

  重视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确立依据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对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学生联系生活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而对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学生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是本节的一个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以及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节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应突出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