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四、学情

  一般说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对于与自己直观相冲突的现象和“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探究问题这样的做数学机会,学生能够在这些活动中 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及其中的乐趣。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会在应用第三条性质时遇到困难,尽可能引导学生多练习多总结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出新知

  经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等式的两端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依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那么对于上节课我们所学的不等式又有哪些性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不等式基本性质。

  在这一环节通过对等式性质的回忆进而导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仅对旧知的巩固也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索,交流讨论总结性质规律

  教师安排学生自己举出一个具体不等式,根据认识规律有序引导学生在不等式两端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学生会发现不等号两端经运算比较大小后不等号方向没有发生改变,由此推出不等式第一条性质。

  在引出第二条性质时,教师有意引导学生用正数参与两端的乘法(或除法)的运算,同学会发现不等号方向仍然没改变,这时可能会有学生发问:用负数呢?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经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与其他同学讨论得出用负数不等号方向发生了改变,至此就得到不等式的第二三条性质。

  在这一环节教师运用了“自主参与”和“交流讨论”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和质疑,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我将上节课没圆满完成的问题再次提出:通过一棵树的树围可计算其生长年龄,某树栽种时树围是5cm ,以后每年树围增长3cm ,问这棵树至少生长多少年才能超过2.4m ?

  上节课我们已经列出不等关系

  设 至少生长x 年才能超过2.4m 则有不等关系

  0.03x 0.05 > 2.4

  现我们根据这节课所学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将不等式性质应用全过程在板书出来)

  再在黑板上列出两个例题 5x 3 < 2 - 2x – 1 > 3

  要求学生仿照刚才不等式应用过程将其表示“x < a (x > a) ”形式,并找两名同学板书。在这一环节根据初中学生开始对“有用”数学感兴趣选取第一道例题,学生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强调并帮助学生改正,针对个别(较慢)学生再具体教学

(四)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在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不等式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应用解决简单的不等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