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艺术教材三年级第七单元《民族乐器的传说》,本单元含“来自草原的故事”、“瑶家敲起郭咚郭”、“叶笛声声”三个课题,教材旨在通过让学生从了解几种较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进而去了解这些更有特色的民族,从而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艺术。下面我主要针对“来自草原的故事”这一课题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我国蒙古组的民族乐器马头琴,以民间传说故事引起学生兴趣,讲述乐器的来历,欣赏马头琴演奏的乐曲。使学生对马头琴这一少数民族乐器、乐曲,从形象、声音到发展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第一,学生在听《马头琴的传说》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蒙古组的乐器——马头琴,结合欣赏马头琴的乐曲及蒙古族的民歌与风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传说、乐器及各种艺术形式。第二,通过欣赏歌曲、乐曲及其他一些活动,使学生对马头琴的造型、材料、音色特点有深刻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透过马头琴艺术了解蒙古族的音乐艺术精华。

二、说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某些少数民族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但较为模糊,甚至会产生混淆。我通过让学生搜集图文资料、欣赏歌曲乐曲、听辨乐器音色,使学生在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学习了解蒙古族和马头琴。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乐演的特点,我用故事、律动、表演等学生喜欢又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让他们走进蒙古族,了解蒙古族,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认知规律中,低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特征,而进入中年级的三年级,在感性基础上会稍稍增加一些理性的色彩,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些认知活动,让学生通过听辨多种乐器的声音,和辨别多种乐器的图片,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去感知马头琴;通过交流各自搜集来的关于马头琴和蒙古族的资料,让学生课前就去接触了解有关内容,使得学习更深入、更有针对性;通过欣赏马头琴乐曲和蒙古族歌曲使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特色有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一些关于蒙古族的资料,可以是故事、传说、风俗、音乐等等,我也制作了教学课件,课件包括音乐、图片、歌曲、风光短片等内容,有利于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并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有声有色,教学结构更为严谨,教学环节更为紧凑,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马头琴的传说”、“草原上的歌声”和“马背上的民族”三大版块的学习活动。

  首先是第一板块:马头琴的传说。

  我用大屏幕播放一段描写蒙古大草原的风光短片,并以马头琴音乐为背景音乐。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从而引出蒙古族代表乐器——马头琴。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各自搜查到的相关资料,然后一起聆听以马头琴演奏为北京音乐的故事《马头琴的传说》。媒体出示马头琴的图片,边听边观察马头琴的外形结构特点。(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他的音箱是梯形的,两面蒙着马皮、牛皮或羊皮,以琴头似马头而得名,用两根弦拉奏。)

  听辨两首乐曲的片段,分别是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二胡演奏的乐曲,从比较识别中进一步感受马头琴的独特音色。让学生通过听、辨、说多种方式对马头琴的音色特点感受更加深刻。(马头琴的声音低回婉转,深情动人,好似马儿在向主人倾诉……)

  接着是第二板块:草原上的歌声。

  媒体画面出示多种乐器的图片,让学生很快找出马头琴。然后我深情地说:在绿色的草原上,生活着勤劳的蒙古族,马头琴的背后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嘎达梅林的故事吗?(请学生简述故事)

  播放蒙古民歌《嘎达梅林》,听时出示卡片欢快、忧伤;热情、沉静。听完后让学生根据感受到乐曲情绪做出选择。然后让学生轻声跟唱,先唱会歌曲后再唱唱乐谱,说说哪个音出现得最多,了解小调歌曲的调式特点。

  最后是第三板块: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他们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哪里有青草,就在哪里居住,因此他们的房子是可以移动的蒙古包。(媒体出示蒙古包)因此蒙古族还被大家称作“马背上的民族”。在蒙古族舞蹈中也常常有骑马的动作,他们的服装也都是为了方便骑马而设计的,如穿的鞋子是马靴。

  欣赏蒙古族的舞蹈,体会夸张而强烈的动作和节奏。让学生看后说说感受,然后再请大家分组来模仿其中的动作表演,大家给予评价。

  通过以上三个板块的学习,同学们对蒙古族和马头琴应该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画面停留在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并配以马头琴的背景音乐,老师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让我们记住这伟大的民族、动人的歌舞和美妙的音乐吧!以求收到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以上是我对《来自草原的故事》一课的教学构思与设想,在实际教学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或一些即时的场景,我会尽量发挥教学机智,处理、把握好,如果处理得好,那将会是本课教学过程中独具特色的亮点,学生对教学内容也会更加记忆深刻,本课教学任务也能完成得更加出色。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是三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主题。爱是什么?该怎样去表达?则是我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引领孩子思考的问题。

  《好汉查理》是这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课通过讲述一个自称好汉的调皮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个小女孩杰西的同时,也得到杰西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互相友好的帮助中,查理也改正了自身缺点,下决心做一个真正好汉的故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这种关爱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从事件的发展中发现查理的变化。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要让大家明白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消除戴“有色眼镜”看人、给人定位的不好现象,互相关爱。

  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突破

  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和杰西各自的思想感情。

  2、理解查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点理解查理在与杰西的交往中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突破

  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多读多讨论,理解好汉查理从众人眼中的调皮孩子到小女孩杰西眼中的好伙伴的变化,从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明白查理决心做一个真正好汉的原因。

  二、教法解析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老师的问题在和同学的讨论中读懂课文。

  2、教师帮助学生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体会查理的变化及原因。

  教师准备

  1、仔细研读教材,整理课文内容,精心准备相关课文问题。

  2、准备导入的多媒体课件—《好汉歌》(刘欢 演唱)。

  三、学情解析

  我班现在共有学生28人,基础都比较薄弱。尤其是阅读方面,由于地处偏远,可涉猎的范围比较狭窄,加之以前训练较少,阅读理解能力偏弱。

  三年级的学生,需要锻炼默读能力了。为了下学期更好的教学,需要在本学期最后的时间里加紧朗读、默读能力的培养提高。本课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多读多想多思为主,教师应摆正心态,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

  学生准备

  预习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播放《好汉歌》(刘欢 演唱),让学生边听边构想自己心目中的好汉形象。

  2、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好汉形象是怎么样的,针对学生说的一些不好的方面进行适当的纠正。

  3、导入并板书课题:“好汉查理”。

  4、启发学生根据题目进行思考:好汉查理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了?他为什么是好汉?他真的是好汉吗?

  自读课文,掌握内容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读通句子,互相说说大意。

  2、组织小组之间正确、流利的互读课文,互相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考考对方。

  3、提出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画出不懂的地方或者感兴趣的地方。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查理是好汉吗?他有什么变化?查理喜欢那把刀吗?后来为什么不要了?他能变成好汉吗?

  5、小组间再读课文,想象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想法和神态。进一步体会查理变化的原因。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查理?你认为应该向杰西和罗伯特先生学习什么?

  6、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查理的看法,找出文中描写查理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自己能看出查理身上的哪些优点。和同学们共同讨论,仔细研读相关句子。

  讨论

  1、组织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好汉查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2、启发学生理解杰西和罗伯特先生对查理的鼓励在查理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镇上的人后来会怎样评价查理呢?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说一说。

  随堂练习设计

  读准下列汉字。

  杰出 刀鞘 背诵 陪伴 彬彬有礼 恋恋不舍

  个性练习设计

  1、写出划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小明是个淘气的孩子,小芳则是个( )的孩子。小明对待同学总是蛮不讲理,小芳对同学则总是( )。小明待人很热情,小芳待人却很( )。小明在众人面前总是大大方方,小芳在众人面前却总是( )。

  2、补充句子。

  A、查理是个( )。

  B、他们俩在阳光下( )。

  C、查理没有再搞恶作剧,因为( )。

  3、我能修改病句。

  A、全体同学们都去听讲座了。

  改:

  B、查理连忙赶紧说:“谢谢您,先生。”

  改:

  C、他的眼睛里喜悦地露出了神情。

  改:

  4、用“彬彬有礼”、“恋恋不舍”各说一句话。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镇上的人后来会怎样评价查理?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2、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本课总结

  本课讲述了一个自称好汉的调皮男孩查理在暑假里讲信用陪伴一个小女孩杰西的同时,也得到杰西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互相友好的帮助中,查理得到了快乐,决心改正自身缺点,做一个真正好汉的故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这种关爱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故事中得到了启发。

  五、板书解析

  32 好汉查理

  查理 调皮 善良 讲信用 喜欢帮助别人

  决心做一个真正的好汉

  杰西

  真诚 热情 信任并尊重、鼓励别人

  罗伯特

  六、教学探讨与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从而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本文的对话比较多,教师应重点指导一下对话的朗读,引导学生在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之外,还要体会说话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在本课的自读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自己发现问题,体会人物的变化;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通过一些词句来理解查理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从而进一步把握课文的思想主题。

  主人公查理是一个调皮而又爱搞恶作剧的孩子,没有人喜欢他。而“好汉”是他给自己戴的高帽。然而,在他与新搬来的罗伯特一家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却变了,不再爱搞恶作剧。在与罗伯特一家人分别时竞郑重地对他的伙伴洁西说:“我要做个好汉。”是什么改变了他?这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的问题。

  学生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最后有两个字在我们的心中渐渐清晰:——信任。是罗伯特和他的女儿洁西对查理的信任。这个不受人喜欢的孩子,在洁西和他的第一次接触时,是那样彬彬有礼。而洁西也并没有因为他自称“好汉”而不屑,反而自然地称他为“好汉查理”。这一切让查理第一次感到被人尊重的幸福。临别时,当查理郑重地对洁西说“我要做个好汉”时,洁西那句“我从来都相信”又一次触动了查理的心。而罗伯特对查理的肯定,也让查理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就这样,罗伯特一家在无意中改变了一个小男孩对生活的态度,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正是这种自然流露出的信任和尊重,注入到了他的内心,所以影响和改变了他。

  在课堂上,我们都被这种信任感动着,更为查理的改变而兴奋着,同时也在不断思考着,于是孩子们想到了自己和身边的人。

  一个教师要教好一个班级是不容易的,要不断注重改进方式,付出辛勤的汗水……然而,更不容易的是在五个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应处处体现爱心,体现信任。这个世界因爱而存在,缘爱而美丽,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爱,我们的孩子会更快乐的成长,也会更好的成才,成为关爱自己、关爱社会的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