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5)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三册第5单元中的一首优美的叙事诗。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它发表于1959年6月27日的《光明日报》。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遂丰富的内涵。在这首诗中,冰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

  我把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订为: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力目标订为: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情感目标订为: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文语言浅显,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还应多读课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表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在教学中让识字、理解与想象、朗读、表演互相穿插,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学习氛围,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首先,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夏天,一场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家家户户打开门窗,大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孩子们则一溜烟跑出家门,尽情地玩耍起来。这时,用课件出示孩子们玩耍图,请学生仔细地看这幅图,然后告诉老师看到了什么?

  2、在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在这一步当中,我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一个初步了解。

第二步: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读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如果你的同桌读准了字音。课文读得又正确,请你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没有读对的同学赶快再读一遍。

  3、在同桌互相检查完以后,教师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点同学读,纠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想锻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步: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生字都认识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这时,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一边看,一边听,想想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2、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小节,就把这一节好好地读一读吧!

  3、在学生读完后,教师和学生交流:①哪些同学喜欢第一小节?点一位学生读。②刚才还有很多同学举手说喜欢第一小节,自己读一读吧!③我和你们一样喜欢第一小节,我也想读,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在脑中放电影,好吗?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群孩子”。④这么快乐的场面,怎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自己练习的读一读吧!点多个学生读,互相评一评读的怎么样,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步当中,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简洁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一群孩子玩水的快乐。

第四步:通过表演,体验孩子们的快乐。

  ㈠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乐。

  1、这时,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2小节,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哥哥”。

  2、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这节内容我想让同学们来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好吗

  3、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请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4、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读,点学生读,最后男生一齐读。

  5、读完后,教师相机采访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刚才滑了一跤,觉得怎么样?心里怎么想的?学生肯定会说玩水玩得非常高兴。

说课稿 篇8

  《规则在哪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单元设计构想旨在让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认识规则的意义,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但教育的重点不是单纯强调必须遵守规则,而是通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规则与生活的关系,以便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它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实际,我依据新课标精神,拟定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有关的规则。

  4、学习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教育要关注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目前正在进行的生活。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设计思想,我作了如下教学准备:

  1、设计调查报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

  2、放手让学生自主调查,了解相关规则,完成调查报告。

  3、了解学生完成调查报告的情况,根据具体学情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

  教学课时(两课时)

  活动步骤:

  活动一:调查报告(学生、教师)

  让学生通过自主调查,学习发现、了解生活中的规则。教师的调查报告要体现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二:游戏比赛

  通过做游戏,体验规则,明白没有规则,小小的竞赛也无法公正地进行,进一步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三:讨论、交流调查报告(学生、教师)

  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再推荐同学或自己在班上交流,然后全班互动,自由观看别人的报告,教师也参与交流,最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确处处有规则,但只有用心观察、用心思考,调动多种感官去收集,才能找到它们。

  活动四:问题解答

  引导学生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生成问题,尤其是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教师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本课板书由师生共同完成,加深了学生对规则在哪里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板书简单、实用。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调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如何使这一参与具有实效性又是一个难点。本次教学,力求充分利用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各种社会组织、机构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力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但教学中,我发现“如何;如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是新课程改革中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相关文章:

1.英语说课稿精选

2.精选伤仲永说课稿

3.故事说课稿(精选3篇)

4.【精选】学生日记模板汇总9篇

5.【精选】学生日记模板汇总5篇

6.【精选】学生日记模板汇总8篇

7.英语说课稿(精选4篇)

8.物理说课稿(精选4篇)

9.初中语文《于园》说课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