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可以融会贯通,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在山的那边》是当代诗人王家新的一首现代诗。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感。”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时不应过多的讲解诗歌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朗读及品悟主题上,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二、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刚进入初中的农村学生,他们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对刚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他们都是农村学生,他们渴望农村以外的生活,这符合诗的意境,也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根据上述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等重点词语。(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

  2、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知识,如象征手法,比喻的修辞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自主学习为主,以辅导学习为辅,掌握课文内容、作者情感。

  2、以精彩朗读带动对作者情感和语言的感悟。

  3、用品味图片的方法加深对“山”和“海”艺术形象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作者鼓舞人们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到达理想境界的情感。

  2、在学习中获得美的熏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因为本文是一篇浅显的现代诗歌,其重点应该放在朗读和主旨的感悟上,所以我的教学重难点

  这样安排: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来品味揣摩语言,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象征意义,深入体会战胜困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四、教法及学法分析

  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情感启迪”,“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观看一些实物图片,以增强感官的效果,因此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

  2、朗读指导法

  3、诱导点拨法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

  1、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平原地区,而是生活在周围满是大山的山区里,你会想做什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王家新的诗歌,感触一个山里的孩子的内心感悟和成长历程。”

  1、检查基础知识的预习,借此扫清文字障碍,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2、感受“山”“海”之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在在听读中划出有关“山”“海”外观的语句。配合诗句,展示相关图片,如无数座相连的山,海涛汹涌的大海等,使学生对山、海有初步印象。

  3、感受“山”“海”之形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音和停顿。

  (2)2个学生合作朗读课文,每人一句,其余学生做评价、指正。教师适时指导朗诵,包括读音、停顿等。这样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体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这一环节能让学生在评价朗读的同时想象意境,感知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1、感悟“山”“海”之神 再次朗读诗歌,思考问题

  (1)、“我”小时候为什么想见山那边的海?见到了吗?

  (2)、怎样才能见到“海”?见到海的心情如何?

  (3)、我小时候和长大后所说的“山”“海”一样吗?“我”爬山看海的经历给你怎样的启示?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研究,深入理解“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体会战胜困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感悟诗歌主旨。

  1、拓展延伸,感悟大海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给学生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

  这一环节的设置体现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这是结合课文的一次练笔,让学生结合本文的象征写法,发挥想象,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大海。

  2、读文悟意境

  配乐师指名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其余学生闭眼体会意境,结束本课学习。这一设计既能让学生生动地在脑海里浮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又能通过配乐朗读的方式感受语文的审美情趣。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群山 比喻 重重困难

  海 比喻 理想境界

  爬山 比喻 艰苦奋斗

  象征手法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分析

  1、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公鹅》。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出自俄国作家叶·诺索夫之笔,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力、嗓门大,而且与人抢占水面、公然吞食鱼饵,真是率性而为,毫无顾忌。作者通过拟人和夸张的写法以及风趣而幽默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只具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其的欣赏和喜爱。

 2、说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3、说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难点在于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在教学时强调自主学习,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设计教学环节,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和目标,继续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来理解白公鹅的特点是相对简单的,但是受年龄、阅读能力的限制,要想学生通过两文对比,发现作者的写法、幽默的语言风格,则需要老师引导。

 三、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品读感受法和对比阅读法,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目标引领法、读悟结合法和对比探究法,感悟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以自读自悟为基础,利用重点段落的点拨,对比分析作出总结。根据这样的思考我将本课教学流程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整个教学设计分为“复习旧知、初读感知、对比片段、对比语句、延伸拓展”五个环节。尝试以“丰富情感体验、倡导比较思维、引导自主学习”的理念来达成目标。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特点。

  1.阅读课文提示语,明确本文学习的重点。

  2.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用一个词语说说文中的白公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填空:( )的白公鹅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其特点的,

  并圈出关 4.指名交流汇报。

 (三)抓片段,对比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描写白公鹅走路时的动词。

  2.全班交流:掂量、抬、合上、摆、放,理解“掂量”的意思(斟酌,考虑)。 教师点拨:猜一猜“掂量”是什么意思,能用什么词语来进行替换。

  3.小组合作表演白公鹅走路的动作,从而理解“慢条斯理”的含义,体会白公鹅走路时的特点。

  4.出示“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抓住“总是”想象情境,体会白公鹅“高傲的海军上将的派头”。

  5.齐读第二自然段。

  6.小结:这段话作者采用了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白公鹅走路的特点。丰子恺在描写白鹅走路样子时也用到了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让我们再去回顾一下。

  7.比较《白鹅》,进一步体会写作方法。学生快速浏览《白鹅》第4自然段,说说丰子恺是怎样把白鹅的步态写具体的。预设: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和教师的恰当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这两篇课文都是通过抓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但不同之处在于《白鹅》步态这一片段中,作者主要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方法,而《白公鹅》一文中则是通过具体动作的细致描写来展现步态特点的。

(四)抓重点语句,比较体验两位作者的语言特点。

  1.出示语句,请同学小组合作,说一说你觉得两位作者是否喜欢自己笔下的

  动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如: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

  2.小组交流,组内指定一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齐读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欣赏。

  4.教师总结:不管是丰子恺称白鹅为“老爷”还是叶诺索夫称白公鹅“海军上将”,我们都能感受到两位作者对他们的满心喜爱。而这也正是两位作者轻松幽默的语言特点。

(五)延伸拓展

  1.积累课文中能描写作者喜爱白公鹅的语句。

  2.从不同的方面观察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特点。

【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2.关于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3.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4.关于说课稿模板七篇

5.关于说课稿模板七篇

6.关于说课稿合集七篇

7.【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8.【热门】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