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到山下去看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27课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介绍了边防战士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山下去看树,赞扬了边防战士向胡杨树一样坚强、无私,令人肃然起敬。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课二类生字以及有二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将军缓缓的抬起手来,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坚强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感受雪地高原的恶劣环境。

  (2)体会战士们为什么渴望到山下去看树,感受战士们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常年驻守在冰天雪地的战士们热爱生活、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戍边战士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与关键

  感受常年驻守在冰天雪地的战士们热爱生活、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三、说教法

  赏析词句法、感情朗读法、创设情境法

  四、说学法

  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人们把解放军叔叔称作“最可爱的人”,你认为他们的“可爱”体现在哪些方面?(抗洪抢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打击外敌,守卫家园;驻扎边疆,捍卫国土……)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写了一群“可爱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的愿望是——(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归纳成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到山下去看树?战士们在山下看到了什么树?)

  4.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哪些问题是通过我们自己读书能解决的,再看看我们在读书中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分组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比一比哪组读得最流利。

  3.师生共同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

  4.读了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勾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

  (1)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高原一年四季飞雪茫茫,闭眼冰天,睁眼大雪,只能隔着厚厚的墨镜看世界,满世界除了风雪,连根青草,连只飞鸟都看不见。)

  ①交流勾画出的句子,并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补充介绍高原的气候特点、生活条件,深入理解战士们生活的艰苦。

  (2)为什么战士们的愿望是到山下看树?

  在交流中感受战士们长年驻扎在冰天雪地的高原,默默奉献生命的崇高品质。

  (3)战士们在山下看到了什么树?

  (那粗壮的、顽强的胡杨树啊,那枝叶密密地、宽阔的胡杨树啊,随同它光亮的绿色,它冲天的气势,还有它无声汹涌的血汗以及脉络的丝丝缕缕……)

  指导朗读描写胡杨树的句子,体会战士们就像生命顽强的胡杨树一样默默奉献。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会感情。

  交流:重点引导体会“将军缓缓地抬起手来,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包含的深刻含义,领悟人们对战士们的尊敬和赞扬。

  4.齐读课文。

  (四)、拓展训练,指导阅读

  1.出示句子:

  (1)它的叶子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没有银杏的挺拔和柏树的优雅!

  (2)那树叶密密的、宽阔的胡杨树呀,随同它光亮的绿色……从此就永远印在我们青春岁月的深处!

  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比较带点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交流。

  (1)与银杏、柏树相比“晦暗”的灰色,形象地写出了胡杨树叶子长得不好看,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胡杨树的赞扬。

  (2)在高原雪山下显得“光亮”的绿叶,是那么的富有生机,就如战士们年轻的生命,包含着作者对战士们驻扎高原、热爱生活、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的敬意。

  4.小结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满对茫茫的雪域高原,所有血性男儿有愿意为祖国驻守边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牺牲了自己的所有,只为了给祖国安宁,给人民幸福,他们是千千万万解放军战士的缩影。

说课稿 篇7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蒲公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取了三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分别告诉学生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怎样理智看待别人,怎样拿出实际行动。《蒲公英》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牐犝馄课文在本单元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起着示范作用,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牐1、方法性目标:

  牐犃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牐2、情感性目标:

  牐犕ü课文的学习,明白做人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也看到蒲公英种子的探索精神,但不提倡无谓的牺牲。

  牐3、能力性目标:

  牐犚猿醵痢⒕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教学难点:深刻体会寓言的含义。

  教学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牐1、信息收集法

  牐牎队镂目纬瘫曜肌访魅分赋觯貉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蒲公英传播种子、发芽生长等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牐2、情趣盎然法

  牐犜谘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牐3、体验教学法

  牐犎醚生走进课文,当太阳公公、当“小降落伞们”、当那两颗小种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牐4、读书指导法

  牐“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牐“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蒲公英》一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想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牐2、读书入境法

  牐犂识潦鞘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蒲公英》过程中,我着力于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牐犘驴纬逃绕涑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在小组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说说学懂了什么?

  牐4、多元评价法

  牐犜诳翁醚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多元阅读,说程序

  牐牳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牐1、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观看动画,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2、初读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就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通过初读,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在读给大家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通过自己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

  3、精读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各学习小组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小组里面进行交流探究、梳理疑难,在精读过程中,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4、汇报交流

  牐犜诮涣鞯墓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牐5、赏读体味

  牐犜诖嘶方诮萄е校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回味。我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

  6、想象说话在学生学完全文后,我设计了“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小种子?”“你自己想对这两颗小种子说点什么呢?”两个问题,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此,我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强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此时的阅读,成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成了心灵的对话。

五、自我反思,说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本着鼓励多元解读,展现独特思维的观念,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我也在个性化阅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没有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正确答案灌输学生,而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适时让学生“辩一辩”,让学生在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懂得探索与幻想重要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听从和盲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精选说课稿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汇总七篇

2.【精选】说课稿七篇

3.精选说课稿七篇

4.关于说课稿汇总七篇

5.精选说课稿汇总8篇

6.【精选】说课稿汇总9篇

7.【精选】说课稿汇总10篇

8.【精选】说课稿汇总6篇

9.【精选】说课稿汇总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