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跟踪台风的卫星》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作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小读者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本文情节生动,语言活泼、读来情绪盎然,引人入胜,在形象的童话情境中传播了科学知识,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对于台风和卫星孩子们离孩子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他们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向趣。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气象卫星和台风的资料。为上好课做准备。

  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用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上课伊始,我板书跟踪正音,体会读好这个词,(没有感觉的可以演一演)今天我们只是谁跟踪谁呀?板书台风——卫星读好课题,台风和卫星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自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要求做到1、划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标好自然段3、读熟课文。在检查自读情况的时候,注意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盯、疯。前鼻音:监、懒。翘舌音:嘲、设。

  三、在检查朗读情况的过程中,质疑讨论扫除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习字册2、读课文

  下面我说说第二课时的设想,

  我将安排复习导入、品读感悟、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以期达到让孩子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能够生从小爱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一、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认读,然后回顾课文的内容。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我认为课文的3-7自然段是重点,我以“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要求学生读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找出相关的词句,进行讨论。

  我进行这样的预设;

  第一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让他们对文本更多的了解。

  第二步,学生找出有关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抓住“紧紧、时刻”(板书)这些词,体会卫星是这样跟踪台风的。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中表现出的台风和卫星的性格脾气。大声嚷、狂怒地嚷、狂暴、猛扑、暴跳如雷、疯狂、泄气(板书),从这些词语你看出了什么?

  笑了笑、偏偏、没门、嘲笑、自豪(板书)从这些词你看出什么呢?

  第三步、在反复品味词句的基础上联系感情朗读,感受台风的狂暴自傲,卫星的坚定自信。

  第四步、分角色朗读。注意读的时候加上合适的神态、动作。体会两人不同的个性。

  第五步、体会卫星为什么自豪?理解谈笑风生,人们为什么会谈笑风生,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六步、除了这些再让学生找找可以感受到台风和卫星不同的地方。以此感受台风虽大却外强中干,卫星虽小却威力无比。(比如文中写台风的大,卫星的小)

  最后一段讲台风和卫星较量的结果,在整篇课文中有点睛之妙,我预设这样教学

  1、读这一段,充分地了解文本。

  2、引导学生抓住泄气、懒洋洋体会台风失败后的垂头丧气,感情朗读。

  3、抓住迅速转身、又紧紧地跟踪体会卫星坚定不骄傲。

  4、整体再读,回顾全文,充分感受新科技的力量,人类只要发展科学技术,就能逐步地战胜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灾害。

  5、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

  你还想知道哪些人造卫星?请课后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再把结果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板书:跟踪台风的卫星

  (紧紧、时刻)外强中干坚定自信

说课稿 篇4

  机电组:王海红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 “螺 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效果这五个方面来说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螺纹这节内容是选自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职业教育教材《机械基础》第二章“螺旋传动”的第一节。第二章对螺旋传动作了详细地介绍,是学生提高识对传动理解能力的重要章节,全面地掌握这一节对以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螺纹这一节是一个基础内容,主要学习螺纹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方法,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螺纹这类零件。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带传动等内容 ,这为以后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螺纹这节内容可分三节课,本次课是第一节课,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明确螺纹的形成过程,了解螺纹的加工法;②理解螺纹五要素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于生产实际的能力;

  3.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的`浓厚兴趣,增加其求知欲,培养专业兴趣。

  (三)、教学重点

  在全面分析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螺纹五要素的含义

  难点:螺距和导程的区别和联系。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来展现既获取理论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1.多媒体教学法:使教学更直观,清晰,明了。

  2.分析讲解法:详细介绍螺纹的形成和螺纹五要素的含义,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3.图示对比法:通过对比将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4.提问引导法:采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5.实物教学法:结合实物,创设教学情境,从物到图,从图到物,加深学生对所学新

  知识的掌握能力。

  1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机电专业一年级的新生,学生认识螺纹,对螺栓、螺母等零件也有所了解,但对螺纹零件的表达方法和各种参数还不了解,而且从学生已经学完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个别学生前面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纯理论的知识讲解还不能让这些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这门基础课程对后续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意义。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兴趣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授课过程中以实例为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要求学生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学习方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分析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用实物导入:2—3分钟)

  导入方式:用零件实物:在各种机器设备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螺栓、螺母、螺钉等零件,用它们就可以把两个零件连接和固定在一起。

  提出问题:螺纹零件是如何完成连接和固定工作的呢?

  分析解答:这些零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在零件的表面上都切制有螺纹。

  引出本节:为了更好地掌握这类螺纹零件的画法和特点,了解它们的连接原理,我们来学习有关螺纹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创立问题情景,激发思维,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 讲授新课:(35分钟)

  讲授内容:螺纹的形成、加工方法和螺纹的五要素

  (1)展示第一组图片:

  演示螺纹的形成和加工过程,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螺纹零件的内、外螺纹可以通过什么加工方法得来。

  (2)展示第二组图片:

  学生观察,并进行对比将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3)展示第三组图片:

  在讲解螺距和导程的含义时,联系单线和多线螺纹来分析推导螺距和导程的区别和联系,可以设计几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如单线螺纹的导程和螺距有什么关系,双线螺纹的导程和螺距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进而突破该难点。

  (4)实物演示:

  分别利用一些螺纹零件,让学生来判断它们的旋向,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深入浅出的分析,加之对生活实例等知识的引用,学生易于掌握重点,很容易就突破了难点, 同时也学到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了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螺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布置作业。(1分钟)

  适当的课后练习,能巩固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2

  5、拓展延伸(1分钟)

  布置任务:今天我们认识了螺纹,如果现在我拿一张零件图给大家看,大家可能还不能马上识读出图中的螺纹零件,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习螺纹零件的画法,这也是我们下次课的重点内容,课后同学们结合今天所学的螺纹的五要素,对螺旋传动进行自主学习。

  五、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教材分析讲解了重点和难点,从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自测情况来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对螺纹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但也存在以下遗憾,能用于课堂教学的实物模型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更好地展现。

  通过这堂课的组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通过引导组织课堂讨论、及时的总结、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要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用高昂的情感感染学生,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求的带有情感的意向活动。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