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由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而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四年级学生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茅塞顿开、晌午”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用写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 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采用引导学生通过“读----思---悟”从而全面阐释课文的教学方法,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避免烦琐的情节分析,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三、说流程

  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拟采用利用资料、自主研究、分工合作、交流汇报、表演等多种方法。

  (一)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阅读、查资料、问长辈等形式,了解三国背景、故事、人物,在课前交流。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语文的方法得到实践,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自主的行为中,与教师融洽的合作中实现的,实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二)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达到两个目标:

  (1)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整体感知课文中讲的内容。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3.研读感悟

  (1)在初读的基础上,提炼“诚”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找伙伴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在阅读中发现、感悟、提炼并赞美“诚”。

  课文开头写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围绕“诚心诚意”这个词语,具体写刘备怎样“诚心诚意”地邀请、尊敬诸葛亮的故事。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带着如下的问题阅读课文:

  A.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B.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

  C.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

  (2)在表演中加深对“诚”的理解。有刘备跟张飞的对话表演,有刘备与诸葛亮相见的表演。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

  小结:由此可见,刘备的诚心真的是达到了极点。正是因为这样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备这样的诚心为了什么?——求才。

  (三)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清晰、明了。是根据引导学生“读----思---悟”的教学方法来设计的。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 诸葛亮

  ←—————

  辅助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装饰画》 。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和说作业及板书设计等九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装饰画》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活动四,分为一个课时。该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的写意花鸟小品、纸版画和石膏板画的具体的运用和延伸,也为活动六“装点居室”打下必要的基础。装饰画就是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画或壁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废旧的材料,如:布、纸、毛线、蛋壳、包装盒等等,我们应该怎样使这些没有使用价值的废旧材料变得有生命而具有艺术美感呢?这就是本节的宗旨:“变废为宝,因材施艺”。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三、说教学目标

  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育及美术作品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其良好的情操,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使一些不良的心理得到疏导与治疗。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结合教材,联系我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和一部分学生厌学的现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装饰画的表现形式以及特殊材料带来的装饰美感。 ②能力目标: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制作,掌握拼贴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③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采用小组合作的机制,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力量和班级的温暖;创造型思维的培养,便于实现学科间的结合。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总结了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征、实际拼贴装饰画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制作方法来表达装饰画的主题思想。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八年级学生对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掌握,根据教学重难点和教材特点,我将在课堂上运用以下教法,传授给学生以下学法:

  (一)教法

  1、 欣赏法: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经典的装饰画,使美术课成为学生们与艺术大师进行精神交流的场所,通过美术学习和鉴赏,承接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提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格,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具有健全心理和高尚人格的人。

  2、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因材施艺制作装饰画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兴趣,在演示过程中,必然地要与学生之间形成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为密切的接触,从而更加易于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感的形成,有利于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与心灵直接交流的情境。

  3.讲解法:对于装饰画的主要特点及制作技巧采取讲解的方法,使学生在对绘画艺术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同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爱与美好情感的熏陶,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语言能力,通过发自于真挚爱心的富于感染力的话语,将正确的人生观和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化解心理问题的体会、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学生们掌握绘画艺术这一能陶冶心灵、宣泄情绪、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金钥匙。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用讲练结合、分析法、图表等等。

  (二)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模仿、创作。学生先模仿书本中自己喜欢的作品,体会作品的构图特点,色彩搭配特点,积累经验,为下次创作装饰画打下基础。

  六、说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自己制作的装饰画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课前收集的拼贴材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首先播放不同风格的经典装饰画,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评析,强调这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画的特点,然后教师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看、摸,通过视觉和触觉上让学生真实感受装饰画的特征,激发学生对装饰画的兴趣。

  (二)讲授演示,引导创作

  1、教师给学生讲解装饰话画的特征,用表格归纳说明装饰画在“构图、造型、色彩、材料”四个方面的特征。

  2、教师给学生讲解装饰话画的种类,用表格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观察了解。

  3、教师给学生讲解演示装饰画创作步骤,“构思、构图、选材、制作”四个步骤,重点强调选材要根据构思构图来确定材料的颜色、纹理、质感等,让学生注意教师在因材施艺方面是怎样合理利用材料的特点的,体会装饰画的特殊美感。

  (教师5分钟的技能展示:这幅作品是利用旧日历画制作的装饰画。这里我较合理的利用材料的色彩、纹理、质感来表现一处若隐若现、云雾飘渺、世外桃源的山村美景。用旧日历中蓝灰、紫灰色来表现小屋,用瀑布的颜色来表现山间小溪,用岩石的质感来表现山间小道,用石块颜色来表现溪涧错落的石头。花草树木掩映四周。)

  4、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收集的不同材料按照装饰画的步骤,要求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景或物。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创作,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画画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感情。这种宣泄方法,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和内向的学生尤为重要。学生作画的同时教师巡回辅导。

  (三)展示评比,整理提高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装饰画作品,说明创作思路,互相评比,指出优劣。为了让学生的作品更完美,我让学生分组合作,造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构图,裁剪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剪形,拼贴组合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粘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成功后的喜悦。

  (四)课堂小结

  装饰画的特征、制作步骤及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八、作业设计

  发挥想象力,收集自己身边的废旧材料创作一幅装饰画

  九、板书设计:

  装点我的居室——装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