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8册第14课《艳丽的大公鸡》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艳丽的大公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范畴,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冷暖色对比为主要表现方法的作品所产生的特有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这一学龄儿童对颜色已有初步的认识,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暖色与冷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彩对比的美感。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冷暖色对比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所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情感目标: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画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

  教学难点: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听一听,说一说两个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公鸡的打鸣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有关鸡的成语,让学生在特别自信,有兴趣地把所学语文知识在美术课中得到运用,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引出课题。

  (二) 欣赏,学生畅谈感受

  通过先看一看:课件图片欣赏,了解生活中鸡的各种形态,为学生创作《艳丽的大公鸡》的动态作好铺垫;再比一比:欣赏农民画《金鸡展翅》,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由无意识地看到有意识地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三) 分析思考,探究感知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分三步进行:

  1、利用色相环和学生一起学习色彩知识

  2、欣赏冷色、暖色作品,让学生体验冷色、暖色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3、欣赏一组图片,看他们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表现艳丽的大公鸡的。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哪些颜色用得最精彩?

  给时间让学生去欣赏和感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冷暖色对比所产生的美感,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四)、提出质疑 教师示范

  如果你来画一幅艳丽的大公鸡的画,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教师进行演示,例如动态、色彩调和等。解决学生绘画中的难点。

  (五)、大胆创作

  通过上述环节理性的分析,结合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用冷暖对比的方法画一只艳丽的大公鸡。创作同时,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学生创作时,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提出自己大胆的设计。解决学生绘画中的难题,拓展学生的创造思路,渗透不同的绘画表现方法。

  (六)、展示评价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点评,大胆展示、交流,互相学习,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运用学到的知识评价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摩与分析别人的作品,并从中学习。

  (七)、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色彩的冷暖运用,并运用色彩冷暖对比创作了艳丽的大公鸡。冷色和暖色在生活中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欣赏色彩的冷暖在其他领域中的运用:名家绘画、居家装饰,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四、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3部分:课题:艳丽的大公鸡;冷色与暖色的特点:冷色——凉爽、清新,暖色——温暖、热情;还有展示区。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兴趣,强调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地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素质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学会和谐相处》是人教版新教材《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与人交往”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高年级学生的独有视角出发,重新诠释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的目标,围绕“与人交往”这个主题纵深并拓宽,全面展现了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这一课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学习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的接触面越来越宽了,对人对事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与人交往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与烦恼,而人际交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状态,况且目前,我们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之中,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习惯可谓势在必行。设计这节课, 就是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三、说教法学法

  学法:

  1.讨论法

  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相结合

  2、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设计理念: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情景模拟可以丰富儿童获得的'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

  教法:讲授

  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

  设计理念:讲授是辅助的教学手段,为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配合着直观的图片、教具或故事达到充分调动儿童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说课时安排。

  《学会和谐相处》一课需要两课时来完成,本次说课的内容选取的是这两课时中的第一课时。

  五、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懂得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觉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

  2、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培养学生对热爱生活之情。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交流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他人感受,提升心灵体验,逐步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地方法、技巧。

  六、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懂得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觉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

  2、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七、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本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接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并结合语言提示,引发学生的思考,进入与人交往的话题。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二)模拟角色,演演悟悟

  1、多媒体展示案例

  2、引入情境:回忆发生的类似事情。

  3、小组模拟这样的情景演一演。

  4、说一说如果你是被强迫的、被打扰的同学,你的感受如何?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的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三)讨论交流,总结原则

  小组合作讨论:

  1、你们有没有强迫过别人或打扰过别人呢?

  2、因此我们希望别人不要强迫自己、打扰自己,我们首先应该怎样做?

  3、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与人交往的原则。

  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多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选择,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与他人交往,完成下表。

  5、总结规则:(学生总结,教师汇总)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各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合作探究,名言导向

  1、大家讨论一下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还知道哪些与人相处的名言?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陶铸)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 (华罗庚)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奥斯特洛夫斯基)

  远亲不如近邻。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设计理念:

  运用名言、警句和谚语教育孩子是一个好方法 。它们具有不可估量、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作用。

  (五)名言小结,互送忠告

  1、同学之间互赠名言,以示忠告。

  2、为了让学生把与人相处的规则,落实到行动中去,教师赠与

  列宁的名言“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树立浓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

  (六)收集实践,学习技巧

  作业:收集古今中外名人成功交往的案例,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教材,应创设条件尽可能的向社会延伸。

  八、说板书设计:

  学会和谐相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