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课堂亮点:条理清楚,循序渐进

  从课前的说课到课堂的实践,胡老师都以“合作”这条主线统领整节课的活动,条理十分清楚,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的原则。合作跑是一个集体性要求非常强的项目,所以难度相对较大,胡老师首先让学生两人原地合作踏步,初步尝试合作;其次让两人自由体验各种形式的合作走,找出适合自己的形式并过渡到合作跑,明确合作的基本方法;接下来又让6—8人进行合作跑练习再次体验合作的乐趣;最后拓展到12—15人的练习,巩固完善合作跑的教学。以上的组织教学都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很好的帮助了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按照评课的分工,我就教学目标内容的“科学性”谈几点个人的建议:

1、突出重点:本课的教学主内容是合作跑,但是合作的跑的形式很多,而且根据胡老师的课前设计,他的合作跑是起源于“阳光伙伴”的活动,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可以确定为比较常用的一种合作跑方式展开教学,如搭肩跑(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式)。课堂中两人自由体验各种形式的合作跑练习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各种形式的合作跑,选择一种适合大都数学生的方式。教师就此引出课堂的重点,然后就这种合作跑方式进行两人、六到八人、十二到十五人的练习,我想这样会简单易行些,学生也会更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2、突破难点:我认为合作跑的教学难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合作的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多地放任学生去做,适当的规范和要求也是必须的。就一种合作跑方式教学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用口令调整步伐,以达到多人练习时的步伐节奏一致;强调队伍的横向整齐以不致于有的学生快、有的学生慢;也可以模仿“阳光伙伴”那样,用容易操作的牛皮筋绑住学生的脚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会和体验合作的方法。

  以上是我个人对这堂课的几点看法,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小班的语言活动《挤在一起》。

一、说活动来源本故事通过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

  本故事的语言通俗易懂,有生命力,符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发展水平。故事《挤在一起》画面温馨、情节简单,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简短,充满了浓郁的儿童情趣。它讲述了发生在小动物宝宝小床上的故事,许多小动物宝宝一起挤在小床上,感到快乐又温暖。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种小动物独特的声音与形态,能更好的发挥想象力,理解故事的内容,使幼儿懂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对于初次离开家庭,刚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小班幼儿来讲,分享这样温馨的小故事,可以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开心、舒服和温暖,所以我组织了本次语言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本次语言活动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感受作品中温馨快乐的情景,理解有了朋友就不会孤单害怕。

  (二)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能大胆的说简单的对话。

  (三)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三、说活动重难点本次语言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幼儿感受温馨快乐的情景,理解有朋友就不孤单害怕了。

  丰富幼儿词汇:真暖和呀,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活动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课件PPT、挂图、音带《小夜曲》、故事读本每人一本五、说活动流程本次语言活动流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预备部分:走线播放《小夜曲》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景(二)感知部分:教师和幼儿谈话引出话题。

  (三)理解活部分教师播放PPT,一边讲故事一边提问,让幼儿总体感受故事情节。

  出示大挂图,请幼儿讲述。

  教师为幼儿创设游戏情景,启发幼儿体验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在播放《小夜曲》中送书宝宝回家。

说课稿 篇4

  1. 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 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2. 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1) 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2) 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 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3. 教学程序:

  (1) 课前探究准备阶段 (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③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3) 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