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水平三(五年级)《沙瓶投掷》一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沙瓶掷远和沙瓶炸碉堡游戏。通过沙瓶掷远练习,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和协调能力。发展投掷能力在一、二、三年级通过游戏和竞赛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只有浅显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一方面通过自制器材——沙瓶掷远,巩固学生的正确动作要领,另外通过沙瓶炸碉堡游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投准技术。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思考,喜欢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多人获集体参与的活动,有较强的的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其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在一、二、三年级通过沙包教学初步得到锻炼,有一定的投掷技术基础,但多是模仿,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

  1、掌握掷远和投准的基本技术和技能。

  2、发展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和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素质。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的运动态度。增强自尊与自信。

  五、教学教法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法中采取了教师引导为主指导为辅。学法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方式参与本课学习。

  六、课的设计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本课教材内容特点,贯彻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将本课设计四个环节,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集合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上来。

  二、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有两个环节,一是饶摆好的沙瓶正方形进行热身跑;二是师生共同进入沙瓶操热身操。在轻松、愉快、活跃的氛围中,提高兴奋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为下面的环节做好准备。

  三、基本部分

  为了营造快乐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学习,我在复习投掷沙包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教学,把沙瓶看做手榴弹进行投掷,并8米10米12米远的距离进行投远练习,在他们玩的过程中,我会把技术动作逐步渗透给学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我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到指定的场地进行练习,当他们创编的时候,我就到各个小组巡视,看一看他们创编的玩法参与到学生中来,与他们一起玩。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可以七个人或八个人一起玩,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然后当我吹哨时以小组为单位集合小组进行展示自己创编的成果,对于展示自己创编玩法的同学,我要给予表扬,然后让同学们来评价,哪一种玩法好、新颖,对于好的玩法,集体进行练习。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玩中学,给他们充分的活动空间,想象空间,挖掘他们的创造能力。

  通过上一环节创编选出好的玩法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他们积极参与,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结束部分

  跟着教师一起互动放松,如两人间放松手臂,纵队拍前一人的肩背等等。从而达到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的目的,同时渗透美育,陶冶情操。

  本节课的优点:

  1、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以启发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利用哨子、口号和风趣的语言帮助学生学习,充分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不足:

  1、在上课前应让学生做一些沙瓶的游戏,避免课堂上学生拿到沙瓶后过于兴奋。

  2、投掷沙包的练习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都有接触,所以学生对原地肩上投沙包的动作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投掷手榴弹的讲解过细,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这么细致的讲解,教师可以做一两次示范来代替讲解,在练习中重点就这个一下错误动作,应精讲多练即可。

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实现的恰当性论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能根据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的描述及在实地进行考察,感受身边正发生着的变化。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和实地探究我们身边事物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分析比较和实践考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追寻海宁皮衣等身边事物的历史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存在,以历史的观点理解身边的一切,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传承文明的精神。

  为了保证目标实现的恰当性:我们努力做到一个避免、两个结合。

  1、我们在任务布置上——避免贪多求全我们在任务的布置时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精’字上多做文章,充分考虑时间因素,考虑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而新课程要求采取范例式叙述方式,尽量贴进学生生活实际,本节课只以探究海宁中国皮革城的皮衣为主的一个任务就是基于这些考虑设计。

  2、在教学方法上追求两个结合教法上教学课堂和空中课堂相结合;学法上自主学习和实践考察相结合。

二、网络适用性论证——三个考虑。

  1、考虑教材适用性 《身边的故事》适用网络,因为:

  ①七年级的《社会与历史》是从我们生活的历史和环境,抓住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构画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进而让学生了解社会是怎样的,本单元是从历史的`维度展开,而本节课是从学生身边的故事来反映历史,以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事例为案例,如家庭、衣食住行等,我们选择海宁皮衣这一学生所熟悉而感兴趣的案例。“变化”是这节课的关键词,仅凭教材资料,没有网络丰富信息的支撑是无法很好解决好这一重点的。

  ②这是一节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的综合实践课,而学生全体亲临现场受到交通、安全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而网络可解决这一难题。

  2、 考虑学生操作性我校七年级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的特点,能比较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这给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行教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另外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具备现场的采访和实践能力。

  3、考虑环境可行性。

  ①学校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含多媒体广播系统、60台学生电脑、一台教师专用电脑、投影机及投影幕、音箱等)。

  ②现场(海宁皮革城)的每一个摊位和办公室都能上网,有摄像机,能与机房现场互动。③借助东师理想信息化教育平台,专门为本课制作的自主学习专题网站。

三、网络可行性论证—教学过程与设计(一课时,共40分钟)。

  通过“创设情境、对比引入──空中课堂、合作探究──各抒已见、小荷初露──总结提高、知识内化──布置作业、拓展探究”等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创设情境,对比引入。(5分钟)

  对比学生的家庭照片和书上近百年前的家庭照片的异同,鼓励学生充分发掘图片信息,导入新课。

  网络应用:引导学生进入专题网站(利用东北师大的理想教育自主学习平台建立“身边的故事”专题网站,教育学生规范使用网络(如作品的上传、疑难交流、现场的交流等)。

  第二环:空中课堂,合作探究。(20分钟)

  探究皮衣的变化: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探究服饰中海宁皮衣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应用:

  1、设立空中课堂。

  多数同学在教室探讨皮衣的历史、现状。另派出一组同学在现场进行采访,连接空中课堂、实现两地直接对话、互动,保证课堂内学生现场提问,交流的即时性,充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示网络的强大优势。海宁皮衣的发展从兽衣到皮衣,从御寒到时尚,这是20xx年海宁的皮衣展。

  2、网上进行交流讨论,师生、生生在交流、思维的碰撞中增进感情,调动积极性。

  第三环 各抒己见,小荷初露(时间10分钟)

  各组汇报小组的成果网络应用:各小组通过网络汇报本组成果;网上发布论点,疑难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进行网上指导,保证课堂有序进行.这是我们学生交流的生产工具,走进家庭中吃、住、行变化的成果。

  第四环 总结提升,知识内化(5分钟)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何感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轨迹,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变化。并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编出更多更美更精彩的生活故事!网络应用:网上交流讨论,促成知识内化。

  第五环:布置作业,拓展探究。

  课外实践:通过查资料或向邻里长辈真实探究我们身边某一事物的变化历史及其变化因素?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四、网络创新性论证—教学反馈。

  一堂课下来,可以感受的是这堂课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实现双赢教学本节课既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又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浏览、采访、互动、实践活动串连了本堂课。一次次互动,一句句评论,无一不是学生智慧的表现,学生兴趣浓厚。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在生活中知识得到建构,能力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培养,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延展课堂空间。教学中既有课前的准备,有当堂的汇报,空中课堂的实践,也有课后的调查,把课前、课中和课后连在一起,实现了课堂的延展性。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在这节课上起了桥梁的作用。本堂课,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拓展课堂空间,优化教学方式,建立社会大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