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热门】说课稿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式的基本性质》,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第单元《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等式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今后学习解方程的基础。

  我搜集了人教版的教材近行对比,发现:虽然版本不同,内容编排不同但是数学学习内容大体相同,都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版本把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和性质二都是以文字的内容具体的呈现了出来,而人教版教材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的,具体的性质内容是在后来的解方程当中逐步体现的。我个人觉得现在的版本还是可取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1、在用算式表示试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2.通过学习理解并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讨论归纳的意识和习惯,养成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具准备:天平,教学课件,学生导学案等材料

  三、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习惯进行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在学习了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再加上对天平已有知识的经验积累,应该根据我的教学设计能够一步步研究出等式的基本性质。当然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差异,对于学困生还是应该照顾到。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课堂生成:

  四、说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

  (一)、速算比赛:

  6.6÷11= 128÷3.2= 250×12= 60×0.2=

  36÷180= 2.6×10= 190×0.4= 74÷0.2=

  这几道题是一直以来坚持的口算训练。不过在处理上采取了比赛的方式,时间是一分钟,我公布答案后学生迅速自评,并由组长算出组内共算对了多少道题,以此作为标准评出优胜小组,并及时进行加分评价。

  (二)、创设情境

  教师导语:刚才的比赛中某某组表现的很棒,为他们组赢得了宝贵的2分,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同时老师更希望其他组能有出色的表现。上节课我们用了什么仪器了方程的意义呢?(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的说是天平)教师随机出示天平。每组一台。我们这节课还利用天平学习,学习什么呢?请大家看导学案并齐读课题和目标。教师相机板书。

  (三)、独学导学一

  导学一:

  小实验 1、根据图片演示实验。列式为( )

  实验2、在天平左边的托盘里再放入2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出现什么情况?接着再天平右边的托盘里放入20克砝码。根据这时天平的情况列式( )

  实验3接着再在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放入100克砝码,天平会怎么样?可以列出等式( )

  实验4接着在天平左边的托盘里再拿走20克的砝码,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再拿走20克的砝码。天平会怎样可以列出等式( )?

  总结:通过上面的实验:观察上面的4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我的设计大多数同学根据已有经验会很快列出算式,可能有同学会利用我给出的天平来验证,独学充分后教师要做好评价。

  (四)、对学、群学。

  学生充分独学后,对子之间交流进入对学阶段。对子之间交流,交流完后组长组织组内组内总结展示。小组长要根据情况确定待展同学。教师巡视观察那个组利用天平利用的效果好准备接下来的精英展示。教师要关注学困生。特别是双差生。教师还要做评价。

  (五)、精英展示

  我这个环节准备一组或两组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名同学一块展示。教师要做好规律的总结提升和及时的评价,特别是听展。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学生列出的每个等式。

  六、完成导学二。

  导学二 (1)根据图片写等式

  (2)根据图片写等式:

  比较上面两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有了学习经验,这个环节应该很顺利.还是按照高效模式进行,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教学课件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有的小组可能还会出现加减的情况,教师要适当引导到倍数关系。

  达标训练:(1)30+x=100 (2) x - 71=4

  30+ x-30=100( ) x–71+()=4( )

  x=( ) x=( )

  (3)21 x=105 (4) x ÷21=3

  21x÷()=105( ) x÷21×()=3( )

  x=( ) x=( )

  学生理解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论,我觉得由理论到实践应该给学生一个过渡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学生独立完成后挑选组长进行展示,此时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填空的依据,这样就更好的巩固了刚学完的理论。完成后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谈收获。

  最后是达标测评.我选的是教材42页的第一题。学生做完后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评。教师要做好评价。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从分数到分式” 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五章的第一节内容,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与整式是紧密相联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学生掌握了分式的意义后,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是以分数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从对式的认识从整式扩展到有理式。学好本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速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并让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我任教班级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学习能力不够高.通过分数的学习,学生可能会用分数的定义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体的数,而是含有字母的整式。为了让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作了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分式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有理式是不是分式。

  (2) 技能目标: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如果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会推断分式的分母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3) 能力目标:学习观察类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4) 情感目标:通过类比学习分式的的意义,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式的意义;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难点:分式无意义、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

  本节课运用启发类比的教学方法,带着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类比归纳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认识,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义,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使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分下面这样几个环节

  1.复习回顾,以旧探新,类比联想,形成概念

  教师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整式,并从中找出不是整式的式子备用。

  复习:下列式子那些是整式?那些不是整式?

  然后教师再请学生看以下两个问题。

  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为10 cm2,长为7 cm,宽应为 cm;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a,宽应为 cm.

  (2)把体积为200 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 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cm;把体积为V 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 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

  学生通过运算、比较,可以发现是一种新的代数式。教师介绍这种新的代数式,我们称它为“分式”,从而引出课题“从分数到分式”。

  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归纳概括出分式的概念。即两个数,相除可以用“”或“”来表示,如果两个代数式A,B相除我们也可以用“A÷B”或“”来表示。

  分式的概念:两个整式A,B相除时,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含有字母,那么叫做分式。如:分母中都含有字母,都是分式。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刺激学生复习和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能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的旧知识,将新知识的各因素联系起来,并以组织好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看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学到了新的知识。通过比较概括,是新旧知识相联系,通过启发,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使他们对分式的概念先有一个粗略的总体认识,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对反映新知识内容的文字、符号先有一个表层的认识。)

  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得到分式的概念后,紧接着教师给出:

  练习: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通过对分式的概念的理解,指出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分式,不是决定于这个式子里是否含分数线,关键要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最后指出“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观察感知,启发引导,指导运用,巩固概念

  在掌握了分式的概念以后,教师通过“要分数有意义,只要使分母不为零”让学生很自然得过渡到“要分式有意义,也只要使分母不为零”即可的思想。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给出:

  例1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再给学生机会练习

  练习: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讲到这里,教师又乘胜追击,问学生:

  那么以上各分式,当取什么值时,分式无意义?

  3、变式训练,讨论辨析,揭示内涵,深化概念

  在掌握了如何求当未知数取什么值时,分式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以后,教师将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对学生来讲思维又将象每个跳动的音符一样活跃起来了。

教师问学生:

  若使分式的值为0,则对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要求?

  由于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在本质方面还是肤浅的,很多学生只会考虑满足分子为零即可,教师对此先不做评价,出示例题:

  例2下列分式中,当字母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教师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时间,这时就有考虑问题较周到的学生通过(2)(3)两个题发现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找出了症结。这样教师就能及时得对症下药,指出“分式的值为零必须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分式的值为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分子的值为零;(2)同时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练习:

  4.反思小结,自主评价,培养能力,激励奋进

  一节课已进入尾声,教师指导学生反思:我们是如何得到分式概念的?分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一步揭示了分式意义的本质?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你的收获有哪些?类比分数与分式的学习你认为本章将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归纳小结:

  (1)分式的概念:两个整式A,B相除时,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含有字母,那么叫做分式。

  (2)要分式有意义,也只要使分母不为零

  (3)分式的值为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分子的值为零;(2)同时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5.分层作业

  (1)课本133页1、2、3.

  (2)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负数?

  伊宁县第四中学 葛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