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三月所作。当时正直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到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能力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
五、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爱国的名人名言或爱国故事呢?(学生回答)
多媒体出示一副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说出这副图片中的人物是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杜甫的认识,烘托课堂气氛。
(二)品读感悟
(春望)说课,标签:初三语文说课稿,初中语文说课稿,
1、多媒体显示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体会诗的节奏和感情。
2、正音正字,划分朗读节奏。强调两个字的读音“搔”和“簪”。
3、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
4、学生配乐朗诵《春望》。
(三)、画面欣赏
多媒体出示一组长安城繁华时与衰败时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欣赏中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由此引入背景介绍。
(四)、整体感知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研讨。
(五)、品读探究
首联:
1、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他所望到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呢?
2、面对人烟稀少的、杂草丛生的长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呢?
多媒体显示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一组百花盛开、鸟鸣时的图片,说出欣赏图片时的感受。
颔联:
1、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但是给作者带来的是怎样的感受呢?
2、作者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
此时此刻作者为时局感伤得落泪,此刻的分别不是一般的分别,可能是永别,生离死别,所以作者的心情格外低落。
颈联:
1、对于作者来说家书是十分宝贵的,由哪里可以看出?
2、一封薄薄的家书怎么能低得上万两黄金呢?我不理解,谁来说说!
此时此刻,战乱的早日平复、一封报平安的家属的到来,是作者急切盼望的,作者盼望到什么程度呢?
尾联:
1、诗人对于一封报平安的家书以及战乱的早日平复,盼得忧愁得搔头,头发越搔越短,短到了什么程度呢?
2、簪是怎样的饰物呢?多媒体显示簪的图片,并配以解释性文字。
3、当诗人头上满是白发,甚至插不住簪子,这是因为什么呢?
4、大家猜猜杜甫当时多大年纪?
杜甫当年只有45岁,人到中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
(六)、延伸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诗人在《春望》中“
望”的是什么?
(七)、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忧国思亲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那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八)、板书设计
国(破)
老师们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中的王实甫的《长亭送别》。
情况说明:
授课之前心里没有底,主要担心两点:其一,所选篇目为王实甫的经典戏剧《长亭送别》,而学生对戏剧普遍不怎么感兴趣,课堂积极性会不会不高;其二,授课对象为理科平行班的学生,学生基础和各方面能力相对差一些,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会不会难以落实。
指导思想:
从实际出发,“教学目标”没有定得太高。总的来说,就是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抱定教书育人的宗旨,以生为本,在教学中设定合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曲词,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微妙心理,从而理解文本主题,领悟主人公重爱情轻名利的闪光思想和为爱抗争的可贵精神。
2、通过理解作品中的情景交融和多种修辞,来品味诗化语言,从而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1、美读法。设计齐读、自读、教师或学生范读等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略优美曲词的艺术魅力。这些过程教师要相机指导诵读方法和技巧。
2、引导点拨法。引导点拨学生对曲词的赏析、学习和领悟曲词的艺术手法。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思考、分析空间,以4人为单位组织小组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得知识的途径,教师作适当引导和总结。
3、比较阅读法。联系同类作品比较拓展,使当堂所学得以迁移延伸,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运用现代化手段,扩大课堂容量,运用音乐、图片、视频等素材冲击学生感官,为其欣赏文本提供帮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演示课件,介绍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黑鸭子组合”演唱的李叔同之《送别》,营造气氛。如有需要还可领着学生跟唱,以便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投影课题)
一、导入
(开始导入时切换《送别》的钢琴伴奏音乐,背景图片不变)
由中国的送别文化引出长亭古道,因为课文是节选,所以先介绍王实甫的《西厢记》,交代前情,继而导入课文《长亭送别》。
二、检查预习,梳理情节
(投影图片,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图文并茂)
请学生根据屏幕提示,将节选文本划分为四个部分,并拟出小标题。
1)指名学生概括。
2)投影明确。(简略指导学生拟小标题的技巧,紧扣“别”字贯穿情节。)
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投影)
1、把握人物的心理性格
2、鉴赏作品的诗化语言
四、完成“学习目标”1(着重阅读第二、三部分,把握主人公的心理性格)
1、读曲词,体味主人公的“愁”
1) 送别,莺莺免不了离愁别绪。她究竟愁到了什么程度呢?先引导学生阅读[滚绣球]和[叨叨令]这两支曲词,体会其中的愁情。(学生很容易理解)
2)提问:那么,还有哪些唱词也表明了莺莺的离愁之苦呢?
学生快速检索后共同推选出几支最能表现莺莺离愁之苦的曲词——[快活三][朝天子] [耍孩儿] [四煞][三煞]。
3)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读这几段唱词。(教师指导朗读技巧: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节奏的把握,因为是表现“愁”,所以要读得慢些。)(投影图片,放背景音乐)
4)学生朗读结束后投影所提问题:
5)学生自由发言,分析曲词,谈自己对莺莺愁苦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对筵席上“酒食”的描写,对莺莺与张生离别后生活情状的描写。
6)教师小结:(以旧带新)李煜在《虞美人》中用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将抽象的愁具像化了。莺莺愁到了何种程度?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原曲文量化一下呢?(学生可以检索出相关内容)(投影明确)
2、读曲词,体味主人公的“恨”
送别,离人免不了离愁别绪。全词多次提到了一个“恨”字,显然,就全曲来看,应该说,《长亭送别》抒写的是莺莺的离愁别恨。
1)请学生把有“恨”的曲文找出来,并说说看,莺莺的恨有哪些内涵?她为何会有此恨?(投影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强调要以文本为依据来分析理解。)
2)学生可以很快找到相关的几支曲子,讨论后指名小组代表起来分析,教师点拨。
3)(投影明确)这“恨”并不单纯,它包涵了莺莺对夫妻离别的悲、对老夫人阻挠的怒、对自己命运的忧,三重心理。(前两点学生可以想到,第三点要结合文本启发。)
4)指明莺莺“恨”产生的原因:怕日久后老夫人变卦,更忧张生去后变心。
5)借此机会联系介绍当时的社会现实:新及第进士,皇帝都会设宴嘉奖,此时达官贵人就会趁机选婿,以张生的人才很有可能会中选。再加上当时秦楼楚馆活跃于时,异乡花草触目皆是,张生与那些个风流才子一起,就很有可能被拉下水。这些都不得不让莺莺深深担忧。由此我们也可认识到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3、读曲词,体味主人公的“情”
学生读懂了莺莺的愁,读懂了莺莺的恨,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她对张生的情。在那个时代,作为相府千金的莺莺要坚守住这份爱情,是需要顶住很大压力的。那么,支撑她顶住这份压力的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概括出莺莺最可贵的品质——重爱情轻名利)(投影提问)
(指名学生分析后投影明确)
五、越剧欣赏
在充分品读理解曲词后,播放一段黄梅戏片断(时间不超过3分钟,截取内容紧扣文本二、三部分),这个环节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便加深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提示学生:课堂条件有限,如果同学们有兴趣欣赏更多内容,还可利用课余到网上搜索更多视频资料。)
六、完成“学习目标”2
《长亭送别》打动人们的不仅在于它反映了追求自由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更在于它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和诗化的语言。接下来带领学生领略它的语言魅力。
1、请学生齐读或自读[端正好][脱布衫][一煞][收尾]四支曲子,找出其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象,并简要概括。(学生只要认真检索出曲词中的名词,就可以完成此项工作,指名学生概括后投影明确,教师小结。)
2、再以[端正好]为例,让学生仔细品读,进一步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带领学生齐读后投影提出几个鉴赏方向。
2) 指名学生分析概括,教师点拨。(投影明确)
3) 学生再次齐读。(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长亭送别》)
4) 教师小结:点评作品语言特色。(投影)
3、 简要赏析[叨叨令]的语言特点及艺术效果
4、 简要赏析[满庭芳]中所用的典故。
(这两个环节都采取:投影提出问题→ 指名学生赏析,教师点拨→投影明确。)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赏析文中运用比喻的曲词,体会其艺术效果。)
七、拓展比较
愁多愁苦愁重,只要能花好月圆也无妨。莺莺是幸运的,可还有多少相亲相爱的男女最终是以悲剧告终啊。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几部同题材作品。
(投影显示)
结束语:他们真情相爱,却好事多磨,无论是喜是悲,我们相信,他们那为爱努力抗争的精神都将永远感动着我们!
(投影补充课外阅读资料《崔莺莺夜听琴》)
教学反思:在全体学生的努力配合下,很好的完成了预设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是作为1课时的教学内容,容量有些大,时间显得紧张。如稍作调整,学生活动空间将会更大,效果将会更好。
欢迎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