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的是《母亲的恩情》,这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创作诗的具体情境,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表达了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当我与文本有了“亲密接触”,朴实的话语,简单地情节,真挚的感情使我的心在一次次地颤动,一句句浸满情与爱的字符波动了我心中那根叫“亲情”地弦。这真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家人的宠爱,却又容易把这份父母的爱当成理所当然,今天这种来自解读文本的冲动告诉我: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古诗激趣,初读感知,识写生字”这三个环节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由于我班平时古诗积累挺多,上课一开始我出示〈游子吟〉,请学生配乐或读或背诵,激趣引入新课并板书。接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朗读,并在自评互评这种“自主、合作”的氛围中指导读准字音,如“孟、缝、铭、永”都是后鼻音,指导读好长句,如“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等,达到初读的目标。最后留10分左右时间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在本课种我将指导书写“恩、补、针、根、抚、摸”,其中重点指导“补”。提醒“衣”字旁和“视”字旁得异同,引导观察两个点的布局,从而匀称美观地书写。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主要通过“音乐激趣,品读悟情,课外延伸,识写生字”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动情——用音乐拨动学生心弦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镜头中白发苍苍,身体佝偻的母亲,衬着深情的演唱,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上课一开始出示孟母头像揭示课题。指导学生深情朗读,奠定情感基础。

二、品情——用文本感染学生心灵

  出示〈游子吟〉,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设疑: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3自然段,圈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交流让自己感动的原因。

  在集体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进而理解古诗。

  1.如:当学生说到“夜深了,母亲……着。”这一句。引导学生抓住“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对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的疼爱与牵挂之情,此时,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学生感受就更深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相关诗句,学生自然想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接着我引读第二自然段,在交流后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让学生读后说说从这话中读出了什么?体会母亲的担心、不舍。再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评价指导,使学生读好这句话。这时让学生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想应该比较容易了。再抓住“又多了几根白发”,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说说孟郊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结合前文边读边想,体会孟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孟郊和母亲依依惜别的情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情感的感悟,同时也进行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3.第三自然段中“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我估计学生很难理解。为此,我是这样处理的:学生自由读悟这一段后,引导看图说说小草长得怎样?学生肯定会说“旺盛、碧绿”等,这时再回到文中找找词语,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生机勃勃”然后我设问:是谁让小草长的生机勃勃的?在学生回答中板画:太阳。我又反问:如果没有太阳呢?在这对比问答中使学生体会到太阳对小草的恩情,(板书)而这份恩情小草是报答不完的。由此理解“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再抓住“抚摸”“注视”“心里想”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母亲对孩子的恩情就如太阳对小草的恩情。(板书)。这形象的板书让学生更感性的理解了他们之间得关系,进而明白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这时告诉学生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指导学生读好段末的反问句和感叹句,再次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报答之意。在理解诗意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回孟郊,对着母亲深情得吟诵全诗,把孟郊对母亲地感激之情,报答之意表现出来。

三、续情——用实践影响学生行为

  在学生体会了母亲对孟郊深深的疼爱之情及孟郊的报答母恩之心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再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实践作业,送给妈妈一片爱。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升华、延续热爱母亲的情感。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本课我将指导学生识写“报、迟、寸、永”。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重点指导“永”。提醒书写笔顺,及第三笔得壁画。

  以上说课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将随时进行调整。

说课稿 篇4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初一学生身心特点、体育基础及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实施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中多设问,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质疑,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如何学,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注重学生的感受,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练、游戏合理安排,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初一足球教学单元,计划安排8次课,第1次课安排了熟悉球性的游戏活动,本次课是第2次课,以脚内侧踢定位球、停地滚球为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脚内侧部位接触球面积大,可控性强,出球准确平稳,是短距离传球、射门和停球常用的脚法。脚内侧踢定位球基础性强,相对容易掌握,有利于建立学习信心,踢停结合学习,相互促进提高,便于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是初一年级自然班,男、女生各20人,学生活泼好动,兴趣爱好比较广泛。我校学生,善于动脑,表达能力强,能在课上与教师有很好的互动。男生有一定的基础,学习兴趣高,喜欢竞争,乐于表现;女生基础薄弱,需要耐心细致教学,喜欢游戏方式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方法目标:了解脚内侧踢、停球技术的优点和作用,知道脚内侧踢定位球和停地滚球的动作方法。

  (二)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目标:初步掌握脚内侧踢定位球和停地滚球技术,80%左右的学生能够做到支撑脚的站位准、触球脚的部位准、击球的部位准;停球能控制在1.5范围内,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三)心理品质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教会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提高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在游戏竞赛中,树立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支撑脚的站位、击球部位

  (二)难点

  足跟前顶、迎撤或切挡时机

  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资源

  (一)主要教学方法

  1.和学生完整示范后讲解动作要领,带领学生分步骤模仿练习。

  2.一人踩住球,另一人用适当力量踢固定球,轮流练习。

  3.5米内逐渐加大距离左右脚踢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优秀学生展示。

  4.3-5米,踢停球过小门。踢准检验练习效果,促进学习提高。

  5.男生四打一游戏,女生打靶踢准游戏。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运动兴趣。

  (二)教学手段

  1.讲解时结合挂图,分步骤模仿练习时,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重复边模仿。

  2.踢固定球时先上一步再上2-3步,同伴对照图片动作相互帮助纠正。

  3.由近到远,传球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练习。

  4.踢准练习时,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加强组内帮带协作。

  5.四打一时,四人限定区域,体操凳做靶子,距离根据学生情况调整。

  (三)教学资源

  足球20个、标志桶16个、教学挂图2张、黑板1块、体操凳2条、录音机1台。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3分钟)

  体委整队,师生问好后,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队列练习安排了队列变换和螺旋行进,学生依据要求在教师带领下完成,提高学生执行能力,为教学组织打基础。

  (二)准备部分(7—8分钟)

  1.螺旋跑回成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带领充分活动膝关节、踝腕关节后,两人一球复习上次课的球性练习,重点用脚内侧控制球(原地左右脚自传、运球绕同伴、连续颠球比次数)

  2.专门性练习:手拉手对脚跳。方法:左右两人一组面对面,两手平行半屈臂互握,同侧脚轻踢,脚内侧相对,左右脚交替小跳中完成,要求大腿外展屈膝前摆,对脚时脚底与地面平行,为课上学习作铺垫。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教师讲解脚内侧踢停球的优点和用途,与学生骨干完整示范,结合挂图讲解动作要领,带领学生集体模仿练习,练习中教师提示动作要领,学生模仿动作时体会要领。

  2.一人踩住球,另一人用适当力量踢固定球,每人做6-8次交换练习。每一排为一个大组,组内两人组合进行练习,先上一步再上2-3步踢球。同伴对照图片动作相互帮助纠正,重点检查支撑脚站位、踢球脚型、击球部位。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练习中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结合挂图纠正动作。

  (脚内侧踢、停球)说课稿,标签:体育说课教案,初中体育说课教案,

  3.5米内逐渐加大距离左右脚踢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优秀学生展示。由近到远,传球由慢到快,逐渐加大难度,教会学生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教会学生通过挂图来分析自己的不足,结合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在组内安排技术掌握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改进和提高,为接下来的比赛做准备。

  4.3-5米,踢停球过小门接力赛,看那组最快时间进10个。踢准检验练习效果,促进学习提高。各组按照比赛要求在组长带领下先练习。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一次比赛完给学生总结和练习的时间,以利于他们发现问题进行改进。

  5.针对男女生的基础进行区别对待,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运动兴趣。男生四打一游戏,女生打靶踢准游戏。方法:3米体操凳做靶子,中间1米为2分,两边为1分,踢不到凳不得分,距离靶心5米地方开始。进攻方依次踢球,防守方,在体操凳侧5米处一一对应,进行跑动人拦截干扰,球踢出后防守方才可跑步拦截,拦截者能停住球本方成绩加2分。10次射击看哪方得分多。

  6.立卧撑练习2×20次,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腰腹肌。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以歌曲《生命之杯》作为音乐背景,带领学生做“人浪”放松活动,从四排到两排最后到一个大圆,一浪接一浪,学生身心得到放松。

  2.客观评价同伴,对本次课学生表现进行鼓励和评价。

  3.布置课下作业:收集好玩的足球游戏大家一起玩。

  4.布置收放器材,师生再见。

  教学设计创新之处

  (一)对脚跳游戏是在北方冬季用来活动脚部,抵御寒冷演变来的,游戏的口诀(小皮球,驾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也很吸引学生,游戏中学生很容易做到展髋摆腿的动作和踢球的脚型,学生按游戏口诀的方式创编踢球的要领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

  (二)基本部分学、练、游戏合理安排,通过技术的学习,增强了游戏的质量又促进了技术的掌握,同时增强了体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女生基础弱设计了打靶游戏,增强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人浪放松结合项目特点设计,介绍了观赛知识,使身心得到了放松。

  教学效果评价

  (一)优秀: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协助同伴练习,支撑脚站位好、踢球部位准确,传给同伴的球在1.5米范围内,停球1.5米范围内、衔接好。

  (二)良好:学习态度比较积极主动,能够协助同伴练习,支撑脚站位较好、踢球部位较准确,传给同伴的球在2米范围内,停球1.5米范围、衔接较好。

  (三)合格:学习态度比较积极主动,服从教师安排,支撑脚站位较好、踢球部位较准确,传给同伴的球在2米范围内,停球2米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