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必备】说课稿锦集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将心比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八课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经能自读自悟课文。本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即阿姨帮助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母亲鼓励实习护士扎针,使学生明白“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

  在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第二学段的阅读方法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课文。”所以我第一条教学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本课语言通俗,而且没有生字僻词,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我觉得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从文本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是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所以我定下的第二条教学目标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平时的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学段目标为依据,我定下的第三条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中人物语言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情景导入——初感课文——深入体会——课外延伸。

  (一)情景导入

  我以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段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做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从片中,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从而揭题。这样的导入设计,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营造课堂气氛,对揭题铺下了垫笔。

  (二)初感课文

  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所以我对学生提出“读正确、通顺,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的阅读要求后,让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个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体会

  在初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找出来用?——?划出,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中谁令你感动?”“阿姨,母亲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找出重点语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在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时,我设计了“移情体会”的环节,提出“如果这位阿姨没有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如果妈妈责备,甚至辱骂那位护士,结果会怎样?”这两个“如果”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换位思考,切身体会文中受帮助的奶奶和受鼓励的实习护士的感激之情,更体会到阿姨“处处为他人着想”和母亲对护士的“宽容、理解、鼓励”高贵品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揭示课文的主题,同时实现课文的教学目标和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

  (四)课外延伸

  学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品质影响,然后让他们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生活中,有这样将心比心的事吗?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描写,说几句人物的对话。让学生交流,说一说,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陶治了他们自己的心灵,同时实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认识到“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接着让学生试着说说“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体会“将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为他人着想。

  另外,展示平时看到的一些表示美好心灵的图片,模仿“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写一段话,并且联系生活实际,你学到了什么?你又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怎么做呢?

  最后展示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达的含义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本静态的呈现,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课文的主旨。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阿姨”、“奶奶”、“母亲”、“护士”以及她们之间的关系和文中的关键词句做为板书。

  8. 将心比心

  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阿姨 帮助 奶奶

  母亲 鼓励 护士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2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基础,从教材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难点: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方案。

三、说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教学难点是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1、创设情境主要采用了多媒体直观观察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2、探究体验的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了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解决问题采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作用。

  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从而逐步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说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1、给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在这熟悉而又喜欢的情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具体的问题的方法。

  2、在时间安排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新知。

  3、用再创造方法学习数学。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活动空间中,去体验而归纳,由类比而猜想,由发现到证明。

四、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下面,本人结合自己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合理安排时间》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是怎样构建生活化数学的。

  (一)、引趣导入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屏幕出示例2情景:(先不出示工序和问题)

  师:就在这个时候门铃响了,大家看大屏幕,谁来说一说这幅画的内容?

  师:你想一想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屏幕出现沏茶工序和问题)

  2、观察工序

  师:观察工序,你发现了什么?

  (工序的顺序是乱的,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师:咱们先把他的顺序排一排好吗?

  师:快速的算一算,看看小明做着几件事需要多长时间?

  3、屏幕出现问题

  找学生演示,说理由,选出最优方案!

  (四)、练习巩固

  1、做一做第2题

  2、合理安排时间——做饭

  3、做一做第3题

  (五)课堂小节: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