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5

  活动名称: 罐子满满

活动目标:

  1、 通过装一装,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 探索出把一个容器装满且数量最多的方法。

活动领域:科学(中班)

活动准备:

  盘子 玩具 枣 核桃 玉米 纸球 罐子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样东西(出示罐子)看,这事什么?(罐子)

二、张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个罐子装东西。

  1.张老师准备了好多东西,小朋友看看有些什么?

  出示枣 核桃

  2.那小朋友再仔细看看,从大小上看,有什么不同?

  3.那小朋友猜一猜要装满这个罐子,装大的核桃装的多?还是装小的枣装的多?

三、把大小不同的物体各装入同样罐子,比数量多少?

  1.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装一装,看看到底是装大东西装的多,还是小东西装的多?

  2.在操作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拿东西时一定要轻轻拿,小心洒在桌子上、地上,尤其使用罐子时要小心,罐子是用玻璃的,打碎了很容易扎伤小朋友的手,当小朋友操作完毕后,装满东西的罐子放在桌子右边。

  3.好了,现在请小朋友把轻轻拿出来。

  4.小朋友开始操作。

  5.小朋友都操作完了,挑小朋友说,你装的是什么?装满罐子装得大的多?还是小的多?

  小结:哦,小朋友都发现了,在一样大的罐子里,越大的东西装的越少,越小的东西装的越多。

四、出示三种材料进行比叫并且装满罐子,知道怎样装数量最多。

  1.现在请小朋友把你们桌子上的罐子盖上盖子轻轻摇一摇仔细观察罐子里的东西有什么变化?那你的罐子里东西装满罐子了吗?还能用什么东西填满呢?(拿与原来罐子里一样的东西装)

  小朋友会动脑筋说不行。得装小的。

  2.那现在老师又给小朋友准备了三种东西,用这三种东西装满罐子。看看咋样装数量最多?想一想要装满罐子大东西装的多点?还是小东西多点?

小结:原来我们要在罐子里装最多的东西,大的东西一定要放的少,这样就能放很多个小东西。

活动延伸:小朋友今天玩的开心吗?老师把这些东西放在区域中,小朋友平时也可以去玩一玩。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一、 说学生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法则是:

  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四、 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异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尝试研究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小组合作

  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2、算法优化

  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后,(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3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

  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3、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 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2、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改错题,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学生会仔细查看每一道题的每一步,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正,有助于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通达改正练习,引以为戒。学生指出错误后,可要求完整地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形成正确的概念

  3、第三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图书连连串信息,变出加减法多道计算题,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集体批改,便于教师掌握反馈信息。

  4、第四个练习我设计了两道聪明题,第一题(这组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引导学生计算时,发现规律,寻找捷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解题规律用不等于零的字母表示为①a(1)+b(1)=ab(a+b),a、b为互质数;②a(1)-b(1)=ab(b-a),a<b、a、b为互质数。第二题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