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生物说课稿 篇5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三生物第八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在这里我主要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1、关于导课:

  以问题导入:“雌雄有别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人有男性和女性,许多动植物也分雌性和雄性,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秘?”这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

  本节教学从认挂图、为染色体配对、寻找男女染色体异同开始,引出“性染色体”概念,进而通过生男生女的小组游戏活动,理解人类性别的决定方式及男女性别比例特征。再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对男女平衡问题产生兴趣,探究自然状态下,为什么生男生女的概率为1:1。

  3、学生活动:

  为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设计了活动环节,老师宣布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制作卡片,随机抽取,模拟家庭生男生女的游戏,各组统计男女性别比例,向全班汇报、汇总。老师巡回指导,依据学习活动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A这个活动的原理与生男生女的奥秘有关系吗?B有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通过学生活动揭示人类性别遗传的自然规律。当然从一个班统计结果来看,样本不够,不能科学地反映性别比。老师可引用全年级或几界届学生的统计总数,更有说服力。甚至推广到全国人口。

  4、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小黑板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大陆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启发学生实事求是的分析历次人口普查有什么共同特征?尝试解释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

  5、知识的迁移和升华:

  新课标关注个体差异,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创造机会,因此设计了以下问题:

  A人们的观念和医疗技术会不会影响男女性别的比例?

  B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吗?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生物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学理念

  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教学理念,借助多媒体的简洁性.直观性和交互性,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二. 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学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之前知识可为本部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遗传的基本规律及生物进化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探究的能力。学习经典研究的科学方法,即“现象—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

  (3) 情感目标 树立生命的物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 重点、难点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确立依据: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应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及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学生刚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属于他们的薄弱环节。

  突破方法:利用图片的新颖性和动画的直观性,通过关键问题的层层设疑顺利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将问题步步分解。

三 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

(三) 教法和学法

  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等生物学素养,本课以“自主探究法”为设计理念,采用了“过程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问题启发、分组讨论、对比归纳等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于“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于“学”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结合本节课内容,指导学生主要采用了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通过课堂论坛的积极讨论,通过对有关素材的观察、对比、归纳,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于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生物学问题

  为什么狗生的后代是狗,而熊猫的后代是熊猫呢?引导学生答出这是一个遗传现象。

  (2)回顾所学知识,由已知引入未知,进行合理假设

  播放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动画,以提问题的方式复习有关受精作用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染色体在前后代间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认识到染色体在遗传上起着主要作用,进一步引出本课主题: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中,究竟哪一种才是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自主观察生物现象,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建立一种由已知领域出发,自然引入到未知领域的导课模式,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

(二)传授新知

  (格里菲思) 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

  1、 该实验中各组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

  2、 从最后组小鼠尸体上分离出了S型活菌,是S型菌复活了吗?这些S型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菌,又说明了什么?

  得出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能够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

  教师

  指出:格里菲思并没有弄清谁是遗传物质

  利用图片的直观性,降低问题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及其同事) 多媒体展示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

  1、 各组对比能发现什么,能说明什么?

  2、 加入DNA水解酶的组有何作用?

  3、 这个实验与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有什么关系?

  得现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教师指出:其实是S型菌的DNA进入了部分R型菌内,使这些R型菌表达出了S型菌的性状,从而使这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但仍有多数还未转化

  通过该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简洁、合理、巧妙的设计思路

  赫尔希和蔡斯

  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思考:

  1、 如何使噬菌体标记上放射性

  2、 S标记的组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中,而P标记的组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为何S标记的组在沉淀中有放射性和P标记的组在上清液中有放射性标记?

  4、 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大量子代噬菌体中可经测到放射性P标记的DNA,却不能测到放射性S标记的蛋白质,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明确将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其各自作用的关键思路

  学生自主探究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实验:

  教师提示:利用前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本次实验的设计

  课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提出问题:烟草花叶病毒不含DNA,只有RNA和蛋白质,如何确定其遗传物质

  作出假设: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是RNA

  设计实验:思路: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

  单独地去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从而判断谁才是遗传物质

  预测结果:现象

  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构建系统与联系,并使学生从学习知识本身上升到学会如何学的高度。

五、 巩固练习

1、 课堂例题:

  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使用了两种肺炎双球菌,其中S型菌有毒,有荚膜,菌体光滑

  B 、艾弗里转化实验中,艾弗里提取的DNA为纯净的DNA

  C、 R型菌之所以转化为S型菌,是由于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并成功表达

  D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课后作业:

  (2)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

  实验步骤:第一步 ;

  第二步 在 的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 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了禽流感病毒。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

  注射的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禽流感病毒产生) 相关判断(遗传物质)

  第一组 如果

  如果 则 是遗传物质

  则 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 如果

  如果 则 是遗传物质

  则 是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格里菲思实验(体内) 结论:DNA遗传物质

  结论:S型菌具有转化因子 三、 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2 艾弗里实验(体外) 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其他不是 四、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教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总结:

  以上是我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精华】生物说课稿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精华】生物说课稿4篇

2.【精华】生物说课稿3篇

3.【精华】生物说课稿6篇

4.【精华】生物说课稿7篇

5.生物说课稿合集10篇

6.【精华】说课稿六篇

7.生物说课稿

8.生物说课稿

9.说课稿合集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