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6

  《轮椅上的霍金》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著名的励志课文。该文主要讲述了被称为“宇宙之王”的霍金在严重的瘫痪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异于常人的努力和天才的奋斗,最终成为了一位非凡的科学家的故事。霍金21岁就能在世界一流名校――剑桥大学读研究生,但是,命运没有垂青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卢伽雷氏症让他完全瘫痪,只能禁锢在轮椅上。之后,肺炎又剥夺了他说话的权利。疾病让他身体彻底变形,不能写字,看书也要依赖一种翻书的机器。医生诊断霍金只能活两年,可是霍金在轮椅上一坐40多年,一直活到现在,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且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这在人类历史上堪称奇迹。文章的语言并不华丽,却在真实的叙述中表达了霍金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造就奇迹所凸现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体会到面对逆境应该昂起头,永不放弃追求的人性魅力。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从生字词,课文朗读,感悟人物形象这三个方面来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从提供的词语中选两个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本课的重难点是:为什么称霍金为一个非凡的科学家,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同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为此本课采用的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搭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使他们经历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这节课在设计上注重引导学生走进霍金,切身体会他的生活的艰难、痛苦之处。由谈到读再到谈,从而去感受他的伟大。

  下面我重点谈谈本课教学的过程的设计。根据新课程问题法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探究式学习,它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注重反馈,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轮椅上的霍金的生活与大部分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差距,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霍金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桑兰、海伦凯勒的故事入手,并收集霍金的有关图片资料,此时我相机进行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题目叫《海伦。凯勒》,还记得吗,海伦。凯勒给你留下怎样的影响呢?其实,古今中外,向海伦凯勒这样身残志坚、勇于向命运挑战并不断创造奇迹的人还有很多,比如霍金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霍金的课文,从而就引出了课题《轮椅上的霍金》,并齐读课题。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指导预习,自学质疑。首先出示以下的预习要求。引导学生从字词、内容、感受等方面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充满了渴望。

  第三个环节,问题探究,深入研读。

  交流收获,提出问题。首先,检查一下生字词的学习情况。然后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交流收获,引发思考。让学生自由地提出,在自学文本过程当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时教师与学生一同归纳整理出本文学习的一个提纲式的线索问题。霍金被人们称为非凡的科学家,这是为什么?他是如何通过自身异于常人的努力和天才的奋斗,取得非凡的科学成绩的。在这个环节当中,我打破常规,先让学生向霍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出示一位女记者的提问,以此为突破口,唤起学生对霍金的同情、怜悯之感。女记者的提问其实是问出了很多人想问而不敢问的问题,在每个人的心里都认为命运对霍金太不公平了。由此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先对霍金产生同情。

  第二步,合作学习,用心灵与文本、强者、自己对话。

  首先,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感悟命运让霍金失去了很多,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来体会命运对霍金真的很残酷。然后出示霍金的照片,配上介绍,使学生对霍金的标志性形象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然后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得到熏陶。通过朗读,感受。再读,再感受,抓住关键词来体会霍金所受的残酷的伤害,使学生进一步地对霍金产生同情、怜悯,感受到命运对霍金是如此的不公。从而也为下文理解霍金在身处逆境时,顽强、不屈服的性格打下基础。第二步,用心灵与强者对话,通过学生的自读,找出霍金如何学习、潜心研究的重点语句,交流感受,通过指名读、师引读等方式细细揣摩霍金的谦虚、不断求索、忘我工作等品质。霍金正是凭着坚强不屈的意志,不断求索的精神,才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的确是一个生活的强者。

  接着出示过渡段,集体朗诵后,过渡到“霍金还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物理天才”的学习中。最后再次回到女记者的提问上来。用心领会霍金的回答,理解其含义。霍金的这段话体现了他在命运面前没有低头,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向命运挑战。这是一段震撼人心的话语,只是值得每位学生刻骨铭心的话语。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是非常重要的。畅所欲言,个性理解,这本身就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文本里走个来回,进来就达到了丰富文本深化认识的效果。

  第三个大环节,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师生总结学习收获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后感想

  3、拓展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被这个不幸而又坚强的霍金深深打动,也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或许是想要对自己说、或许是想要对霍金说,也或许是想要对身边有困难的人说,那么,就请你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吧。

  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内容的完成,而是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又形成一个新的问题。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说写当中进一步感受到了霍金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达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一个体现。

  最后是我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的板书设计,板书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简洁明了,力求通过简洁的语言体现文章脉络。

  物理天才(不断求索)

  轮椅上的霍金 非凡的科学家

  生活强者 (乐观感恩)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

  我上的这课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中的乘法口诀中的一个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一个星期有几天”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编制乘法口诀,在7的乘法口诀中,前6句是学过的,只有后3句是新的。

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口诀”只是单纯为“计算”而存在。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了教师构建课堂的两个核心视点,这样一来,数学口诀服务于数学计算的“工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作为数学口诀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价值却没有引起注意。鉴于这一点,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分组活动来体现乘法口诀的知识体价值。

  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编制了四个板块。即“在探究规律中感知口诀,在自主合作中创编口诀,在解读品味中感悟口诀,在多维运用中深化口诀”。

  上课伊始,我安排学生坐8组,每组7人,坐好后,每组抽调1人上前,利用“拍手”、“学小狗叫”的游戏复习6的乘法口诀,然后学生回座位,引出七的乘法口诀。同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情节,引导学生在故事氛围中生成探究材料,进而在数学活动中感知口诀原型。

  紧接着,我通过开展分组自编口诀,分组交流口诀,分组汇报口诀,评价修改口诀等数学活动,充分体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小组活动的目标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是相互间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拓展和完善自我认知的过程。其精髓是通过生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所以,小组活动的内容选择要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而且小组活动应考虑到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因此,在分组活动时,我特意安排学生写口诀、编口诀、交流口诀、汇报口诀,从而让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然后,我根据学生对乘法口诀感悟的差异性着力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的隐含规律,亲自体验诵记、交流口诀的记忆窍门等途径增进这学生对乘法口诀的个性化理解。

  最后,我设计了一组口诀运用的题目,远及古代,计算唐诗字数,近到当前,计算一周喝水杯数,计算瓢虫背上的黑点数,这样让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现实色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得数学教学不再是苍白的说教,而是主体反思。整堂课基本能按自己的设计意图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真心诚意的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进步。

【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集合七篇

2.【精选】说课稿集合七篇

3.说课稿七篇

4.说课稿合集七篇

5.说课稿汇编七篇

6.【必备】说课稿七篇

7.【精品】说课稿七篇

8.【实用】说课稿七篇

9.关于说课稿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