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地理说课稿 篇5

  一、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化承接了上一章人口的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可以理解为对一、二节的呼应和升华,本节的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背诵出城市化的概念;

  (2)分析说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推动因素;

  (3)说出城市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出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的证据,再结合材料判断一个区域城市化的阶段;

  (2)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科学城市发展观,尊重人地和谐发展。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

  (2)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

  2.难点:

  (1)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征判断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水平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根据课标的要求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作为本节的重点内容。而城市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变化发展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区别明显,但在过渡阶段却兼有两个阶段的特点,所以给学生具体分析判断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时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城市化的形成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同时借助多媒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学习成果。

 四、学法指导

  城市化发生在我们身边,前面又学习了一系列城市特征,学生有了对城市的基础知识,但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对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征仍存在较大的疑惑。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课采用结合乡土材料,案例呈现,通过分析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剖析,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地理问题。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作业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导入环节3分钟,新课教学30分钟,作业小结7分钟,一共40分钟。

  (一)联系生活,设问导入

  由于学生对于“城市化”这个名词比较陌生,但前两节已经涉及了一些城市的基础知识的具体情况,再加上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采用结合具体时事热点材料,引入本课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回忆20xx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从这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出发,谈谈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了很大的影响,再把城市发展与地理结合,引出“城市化”这个地理专有名词,最后设问:城市化是什么呢? 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由此进入新课——城市化。

  (二)新课教学

  1.理例结合,明确概念

  在引入新名词“城市化”后,首先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从1985年发展到20xx年有些什么区别,并根据这些变化试着提炼出城市化的概念,之后再结合书上给出的概念加深记忆。要强调概念中的四个关键词:过程、人口、农村、城市。要明白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不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里人口是重要的参与元素,人口在农村与城市间的迁移活动,引起了城市化。

  2.常识回忆,层层递进

  在理解了城市化的概念之后,要剖析城市化发展的动因。要从现象观察到本质提炼,用两个城市化发展的现象原因引入根本原因。第一、著名女歌唱家董文华唱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奇迹般的崛起座座城”,这两句歌词反映改革开放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动力啊,这

地理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特点、美国的农业和工业情况。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第九章开门见山地说明西半球的国家。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二、说学情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中东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特点及其原因。

  3.能说出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4.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2.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将收集到的有关中东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一些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繁荣做出的共享,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美国农业带(区)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美国发达的工业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难点】

  1.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构成和人口特点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五、说教学方法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因此我本节课主要使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课件 感知西半球国家。

  让学生欣赏西半球的自然风光,初步了解西半球的经济和人们生活。课件停留在美国的画面上,引入新课: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进入地球的另一半天地--------西半球。今天一起走进世界超级大国--------美国。

  一、认识美国的位置

  多媒体出示问题:

  1、 查美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找出它的组成范围。(教师点评后补充资料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 美国临近哪些海洋和国家,描述下他的位置。

  3、 按照大洲划分,美国属于哪个大洲?(补充拉丁美洲的划分方法)

  4、按照半球来看,又属于什么半球?

  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全班派代表上讲台指图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并适时点拨。在点评结束后,教师利用板书在黑板上用画知识树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从哪些方面认识区域的位置。树干标有"位置",每个树杈标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大洲位置"、"半球位置"、"相对位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分角色体验,诉说移民国家的特色。

  1、多媒体展示"美国城市街头人们忙碌的身影",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人种多,随后根据人种构成饼状图知道白种人居多。他们不是匆匆过客,大多是美国永久居民。边解说教师边播放世界不同肤色的人种向美国移动动画。深刻直观地体会到美国是移民国家。即:国内大多数人口为移民。而移民则是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家乡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定居且加入到该国国籍的人。补充说明以免混淆概念。

  2、接下来让学生按照课前准备开展"说一说,你从哪里来?比一比,谁的贡献大"的活动。

  课前: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别代表不同的人:印第安人、华人、白种人、黑人。每组有两位学生发言代表坐前面,课前组织本组收集资料等。后面的学生是智囊团协助代表收集资料。学生准备资料如唐人街的故事,华人创办的企业,李小龙截拳道功夫的传播,美国的土著人印第安人。华盛顿总统,飞人乔丹等图片、文字资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学生,给学生展示的空间。)

  课上: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装饰品把自己装扮成不同人的装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件边展示边解说。(角色的扮演体验了不同的人种为美国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基于上面比比贡献大的活动,此时学生融入了角色,感觉自己真的做出了很大贡献,自信,情绪高涨。教师趁势展示另外一组资料。如印第安人被赶到山区"保留地"内居住。黑人被无理要求让座位给白人。华人和狗不准进入。讲个笑话"在美国的黑人".设问:反映美国什么社会现象?你有何感想?(唤起学生对美国人权的正确认识。)

  基于以上情感,最后设计了一个虚拟的活动,主题为反对种族歧视的活动,知识陷阱抢答,抢答成功可以虚拟筹集资金。

【地理说课稿6篇】相关文章:

1.地理地形说课稿

2.地理说课稿4篇

3.地理下册美国说课稿

4.地理说课稿9篇

5.免费地理说课稿

6.地理《巴西》说课稿

7.地理课《印度》说课稿

8.《印度》地理说课稿

9.地理下册《日本》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