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一、对单元主题的认识

  “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的教学是要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认为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课标中所规定的“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落实目标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二、单元结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定位

  下面我就以知识树的形式,将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向大家做以介绍(幻灯片演示说明):这一单元包括两个知识块:三角形的认识和图形的拼组。三角形的认识分为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方面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三个知识点:一是结合生活情境和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学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二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三是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学会根据角和边的特点将三角形类,能够发现和认识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三角形内角和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在系统学习了三角形的知识后,教材安排了“图形的拼组”内容。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用三角形拼四边形,目的是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另一个内容是用三角形拼组图案,目的是让学生在图形的拼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探索能力。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为了突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选择和运用了运用如下教学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例如: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亲自做一个实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不仅是认识几何形体特征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

  (二)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题,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例如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

  (三)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教学中我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如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出示情境图后提出问题:“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哪条路最近呢?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由于学生还未正式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知识,因此在交流时,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看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教师不要作过多的评论,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讨论“第(2)、(3)组纸条为什么摆不成三角形?”然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探究中的发现,形成结论。最后用自己的发现解释引入中的问题“为什么小明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样的交流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四)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形象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就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而本单元三角形所具有的鲜明的直观性为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学时我本着切合实际,易操作而有实效的原则,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说课稿 篇4

  一、分析教材: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课文,它主要讲了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母亲都让我自己去看病,体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另一种爱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的真实情况,对一些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在知识目标上:认读生字词,读懂文章

  在能力目标上: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并运用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目标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母亲让儿子自己去看病的感情变化作为重点,把“理解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四、教学与学法:

  针对单元目标为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本课中将用多媒体辅助、球型教学法、朗读体会,引导发现,创设情境方法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想想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前面设计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完成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第一:谈话导入,问同学们生病时候该怎么办?(生回答:妈妈带我治病)可接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读课题。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先标好自然段序号,再分角色朗读,并想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交流,检查字词,我会让小老师带读,学生比赛读,老师相机评价,指导,纠正!

  第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在这一环节,我将重点品读“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为了更清晰的呈现,我将分以下层次。

  首先让学生理解妈妈决定让学生看病的真正含义。

  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品读“那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我将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妈妈心理描写理的 话“我的心立刻软了。。。。。。(爱子心之矛盾)

  “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妈妈。。。(课的自责,爱子之切)

  让学生读,并说它们涵概的含义,读完,再回去读中心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再以上理解上,我再让学生读那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趁着学生思维有一定集中,紧接着,我又将学生引入母亲勇气回升的段落,让学生读、想、悟。来体会“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精读文本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六、拓展延伸。

  我接着展开拓展延伸,张杨个性。

  回家想想母亲对你的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可以与一着小诗,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说几句话,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七、小结:

  《会看病》是母亲问接的方式,母亲的内心是很矛盾的,为了达到让学生真正懂得,我采用“球型教学法”围绕中心叵让学生从反复的从文本中走出,走进、在走出在走进的灵活式体会课文的真情实感。

八、板书:

  学会看病

  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