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选说课稿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一种积极思维状态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尝试活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尝试、讨论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关系。培养学生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发展。通过同学间合作,进而促进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

  4、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商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知规律,学生虽然知道了分数意义,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与除法关系,必须遵循他们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采取教学方法是尝试教学法,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大胆尝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引导归纳出分数与除法关系。学生学法与教师教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尝试探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整理归纳贯穿于整节课。

  总之,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数学思维状态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说教学程序

  针对以上思想,我说一下教学流程中每一步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点明课题

  因为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基础上进行,所以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理解,明确本节课要干什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唤起生成,由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怎样列式得出除法,然后根据除法意义顺势引导1张饼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样列式,然后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给学生以表象认识。

  2、尝试探究,

  首先提出问题: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分一分,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展示分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展示分过程。使学生明确三张四分之一就是一张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张。

  这时,当学生对知识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马上进行补充事实,举一反三

  2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3张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迁移知识,得出2/4与3/5.

  3、归纳概括

  通过以上动手尝试探究,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过程,所以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同时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三)尝试练习

  接着,就是学生进入当堂练习中,设计有层次、题型多样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达到当堂学,当堂清效果。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学生动手分情况也比较好,也能大胆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与除法关系。使我感受到数学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途经。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

  1.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

  2. 学生展示分过程时没有点到位,有点乱,不太突出。

  3. 总结归纳时没有充分放手学生,而且比较急匆匆而过。

  4.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

  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质量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口技》选自义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本文内容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接近于白话文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十多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学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本班学生求知欲强,所以课堂的气氛比较好调动,如果抛给他们问题,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三、说教学目标

  据以上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文字词。

  2.学习探究本文的表现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领会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艺。

四、说重点难点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由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放在字词的落实积累上,难点放在本文表现手法的研究上。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多媒体播放相声《洛桑学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接触口技艺术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引出本文。

  (二)朗读课文。

  播放范读,学生听读。在听范读的过程中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听。

  设计意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预习中模糊不清的字音,划分出语气,通过范读中的缓急语气,来揣测文意。学生齐读课文,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加深多课文的印象。

  (三)检测预习

  本环节,我设置了两个检测内容,重点字义和句意。通过此环节可以检测学生课下预习情况。

  (四)质疑环节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下预习中可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也督促教师认真充分的备课,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五)奇文共欣赏

  我设置了三个问题:

  1、口技表演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故事?包括哪些情节?

  2、你认为口技人的水平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你会选择哪个字?

  3、你从文中哪些词句、哪些内容感受到了口技人的水平?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是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口技表演的主要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口技表演的三个场景,目的是为了后面的进一步分析课文。全文的描述都在体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善,因此第二个问题很简单,但是要具体的分析“善”的体现,那就需要学生去认真阅读,进行勾画。从而进入第三个问题的思考,第三题的设置,是通过具体的字词句来赏析课文,以此来感受口技人的高超技艺。解决教学目标2、3,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