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阻》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高中物理《电阻》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电阻》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电阻》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节是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两大电学基础知识之后的又一大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变阻器、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内容的必要基础。在本节中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本节知识。所以,不管是从课标的要求来看,还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扩展来看,“电阻”都具很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已有一定的提升。

  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节知识内容在物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这样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的建立。从前面学习电流、电压的类比法入手,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为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通过学生动手进进行实验探究,互动研讨,学生归纳, 让学生突破重点

四、教法和学法

  用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程序

  1,设疑导学,激发求知欲

  问题:导线多用铜、铝,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银来做。铁是导体,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做导线呢?

  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激起兴趣,引发思维,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2、巧引启思,突破难点

  演示实验后,通过学生观察到得实验现象,说明导体虽然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常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还能猜想出改变其他因素从而变灯泡的亮度么?,例如材料、长度、粗细、温度、体积、颜色等等,学生的有些猜想缺乏针对性,电流与水流对比,象河道的构成材料、河流的长度,河流的宽度都会影响水流的运动情况,进而引导学生,让学生对猜想进行筛选,逐渐趋于合理,明确探究方向。

  先进行讨论结束后再老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将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电阻的大小可能与这几个因素有关,如果研究电阻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其它几个因素该怎么办呢?

  根据学过的的知识学生将回答出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这时我将告诉他们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学生动手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经师生讨论后让学生采用合适的器材对所猜想的因素进行足一探究。

  探究一: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

  结论: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流强度与材料有关。

  探究二:探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结论: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分析总结与归纳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此外,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因此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本环节中学生介绍半导体,超导体以及他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为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5.反馈练习,落实基础,巩固了知识。

  6.知识小结

  1.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有:一是电路两端的电压;二是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

  2.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3.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

  4.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

  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反思

  1.目标达成:充分地利用物理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物理现象去探索物理规律,从学习物理知识到应用于实践,从而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处理:在讲解的过程中, 灵活处理教材中的环节,对半导体、超导体的介绍,增添了现实科技的丰富,并设计动手探究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理解.

  高中物理《电阻》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电阻》一节课是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重要的物理量之一,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初步理解,是更好地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相关内容的必要基础。学生需要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知道电阻的概念和单位以及换算;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从而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同时,在实验探究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再次加深并熟练掌握物理研究方法之一。因此,电阻的学习将在物理电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本节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参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3) 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难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通过生活引入新课,咱们家里的电线、用电器的导线都是用什么做的呢?有些重要的电器设备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的导线。并(追问)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通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走进课堂。

  课堂活动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学,小组间互相交流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电阻 ?电阻符号?

  2.电阻单位是什么?单位符号?

  3.电阻的单位还有有哪些?单位间换算关系是什么?

  4.电路中电阻器符号?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课堂活动三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思考实验一:1.如何判断 电阻大小?2.这个实验控制了什么?3.这个实验同时还说明了导体的电阻与什么有关?

  必须向学生讲述所提供的实验器材的导体,并启示学生寻找各导线之间的异同,并告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猜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要求学生来观察:粗细相同,相同长度的锰铜和镍铬,粗细相同,不同长度的镍铬,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当把他们接入电路时他们对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的影响。

  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导体的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用控制变量法去进行武力探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之间人人参与的合作精神,实现人人有收获的理想课堂效果。

  关于温度这一因素进行演示实验:将灯泡钨丝接入电路中,用打火机给灯丝加热,要求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让学生直观的真正认识到电阻大小受温度的影响。

  课堂活动四引导学生自学18页半导体和超导体,并进行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测

  在进行完这些内容后,及时进行课堂小检测,题量不能多,但都要具有代表性,对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从检测反馈形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完成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起到回顾的作用: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导体是否接入电路,电流、电压大小及形状无关。

七、 板书设计:

  一、电阻(R)

  1.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单位:欧姆。符号Ω

  1 kΩ = 1 000 Ω= 103 Ω 1 MΩ = 1 000 000 Ω=106 Ω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材料 2.长度 3.横截面积 4.温度

  三、半导体和超导体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超导现象:某些物质温度很低时电阻变为0。

八、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