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一、本课教材

  1、技巧:肩肘倒立(第一次课)——水平三;2、游戏:角力

二、教学创意

  本课教学设计首先考虑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以教材为载体,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为主题,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以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课堂中创设积极情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选自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材中的《肩肘倒立》。它在本年级共安排五次课,本次课是肩肘倒立的第一次课,主教材肩肘倒立是《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其动作方法是:两腿伸直并腿坐,上体前屈,胸部靠近大腿,两手触脚面;然后上体滚动后倒,两腿上举,两臂压垫同时腿上伸、迅速屈肘内收,手撑腰的上部(拇指向腰侧,其余四指托背),展髋、挺腹、脚面绷直向上方伸,成肩颈和上臂支撑地面的肩肘倒立姿势。它是在以前各种滚动、滚翻基础上进行的静力性为主的练习,它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对空间的感知觉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延伸。其目的是既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和对自己身体的自控能力,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意识、审美能力、积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陶冶其情操。

  本课的另一教材为角力,它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这是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一项内容。它发展的是学生上下肢力量、身体的协调性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两个教材都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做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运动保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运动基础知识、技能,但都是侧重于感性方面的。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运用直观示范法的同时还采用了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做到锻炼与育人相结合。

五、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班实际,我制定本课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肩肘倒立和角力的动作要领、做法以及完整动作的相关原理,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90%左右的学生初步学会肩肘倒立的基本动作方法,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肩肘倒立和游戏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想象力和活泼、上进、善思、团结、合作、友爱等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方法

  本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指导。根据主教材要点(展髋伸腿向上,两臂屈肘撑腰和肩成三角支撑,保持平衡),为此,我设计了“游戏、律操准备活动---自我尝试--讨论、点拨--小组练习--相互评议---舞蹈放松”这一教学程序。此程序是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练的互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个体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他们的创新创造了学练空间。围绕本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我根据学生“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法要求,在课的基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尝试教学法”。首先教师出示教学挂图,通过自己的观察,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实践,尝试的过程是学生探索、创新、理解新知和体现自我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着学法。我以此为媒体,诱导学生主动去自学、尝试、探索;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他们的学法沿正确的方向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思维的习惯。与此同时,我根据学生技能形成规律泛化阶段的特点,及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思维特点,穿插运用了:分解法、讲解法、示范法和直观演示法。最后以教学比赛来结束主教材的学习,通过比赛使学生的技能得以充分展现。

说课稿 篇4

  《蝙蝠和雷达》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组课文的教学应注意:要在理解词句,练习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3、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实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学习归纳段意;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重点)

  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难点)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分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巧设悬念,激趣导入

  我采用展示图片、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一上课,先出示蝙蝠图片,问:“(1)这是什么?它在什么时候才出来活动?(2)在漆黑的晚上,你能安全地进行各种活动吗?那么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活动的?”然后出示飞机图片问:“它能在夜里飞行吗?靠什么引路?”出示雷达图片问:“它是怎样引路的,它跟蝙蝠有联系吗?”通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扫除障碍,理解文意

  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通过自学、点拨的方法使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学法指导:读准字音:拼查问:理解生词:查问联系上下文。2、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这样就使学生通读了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结构,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自学、理解、思维、概括能力。

  三、突破重点,弄清联系

  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解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这样做有三个目的:1、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2、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3、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具体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由于1——3自然段的内容比较简单,我主要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从中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它为什么能在夜间灵巧飞行?通过引导质疑,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教学时先让学生在听读4——5自然段中思考:科学家在什么环境下做了多少次实验?从中释词“横七竖八”,并练习造句。然后让学生默读4——5自然段,采用“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实验的经过,同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证明”并练习造句。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三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密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教学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让学生边听读边看有关蝙蝠捉蚊子的影片演示并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弄清密秘。由于影片这一辅助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显现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总结出学法: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以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自学下文打下基础。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第四步: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总结的学法自学课文,并仿照作出雷达的探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做好放录音及影片的工作)。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并抽二个学生分别带上头饰进行对话、表演。这样就使学生在分析、比较、联想、对话、表演中明白了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生动化、趣味化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至此,本文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

  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

  大纲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五、谈话结束,激励创造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设计,图文结合,直观、简洁反映了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体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板书,便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图:

  巧设悬念 激趣导入

  扫除障碍 理解文意 科学实验:(列表:次数方法结果证明)

  突破重点 弄清联系 { 揭开密秘:(板书部分)

  课外延伸 扩展思维 得到启示:(板书部分)

  谈话结束 激励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