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挖荠菜》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中的课文。针对当代的小孩子生活优裕,有些小孩子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有些小孩子很难体会老一辈的苦难生活。因此,本文作者张洁通过自己的童年经历,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希望能够教育孩子们不忘过去老一辈的苦难生活,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挖荠菜》这篇课文,让学生充分理解这篇课文,学习那个年代的艰难、困苦,培养学生将叙中有议、叙议结合和将对比的手法运用到学作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听说读写,在朗读中将学生引入艰苦岁月的气氛中,运用问题探讨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当时生活的艰难,开始理解作者的感情,再加上学生的默读、引导联想等方法,使学生进入文中的角色,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方法: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那个时代的生活背景,那种艰难、困难的生活,从而理解文中“我”的情感的变化,体会老一辈过去的苦难日子,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达到代与代之间的心灵沟通。

三、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1.挖荠菜是本文的线索,作者围绕这根红线写了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哪几件事,表现出怎样的感情?(线索问题,是教会学生以后自主阅读或是自主创作的时候能够运用的一种有用的方法;而分析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2.学习文中的边叙边议、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和运用对比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作方法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以后进行自主创作,这又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融入到文中“我”的角色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当代的孩子生活在优裕的生活中,很少经历苦难,所以孩子们比较难进入文中角色。)

四、说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字词

  2.学习本文叙中有议,叙议结合的写法;

  3.学习本文的对比烘托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态度与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理解文章主题,教育学生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的对比烘托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理解"我"对养菜的特殊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师的礼物:在属于自己的天地中展示自己最美的风采!(今天的课堂是你们的,你们有信心精彩的展示自己吗?

  二、幸福的唱《幸福拍手歌》

  三、尽情的说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于从苦难中寻找快乐,体会幸福的民族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张洁的《挖荠菜》会带领我们去经历苦难,体味幸福。(板书课题)

  四、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荠菜(jì) 蔷薇(qiáng wēi) 掰手(bāi) 琥珀(hǔ pò) 绽开(zhàn)

  苋(xiàn )菜 和煦(xù) 癖好(pǐ)雪蒿(hāo)

  五、速读课文,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挖荠菜)我们围绕挖荠菜把文章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两大板块来学习。

  六、自主的学

  浏览课文1---10自然段,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解放前这个时代的总体感受,用几个词语概括,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不理解的学生解说)

七、合作的学

  浏览课文11---14自然段,探讨解放后作者用心良苦的让孩子们陪自己挖荠菜、吃荠菜的用意是什么?

  ( 珍爱荠菜 珍爱生活 珍惜幸福)

  这部分中有一段特别明显的对比,两代人对挖荠菜和吃荠菜的不同表现(关键词),突出文章的主旨,主旨句是哪个(找出并齐读),了解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八、深情的读 细细的品(作者简介 细腻的心理描写)

  1.配乐朗读第8自然段景物描写的句子。(师范读生评,指名读生评)

  赏析本段景物描写,探讨其作用(以乐衬悲,情景交融)拓展“小桥流水人家”

  2.齐读第10自然段,赏析景物描写。(衬托轻松欢欣的心情)

  (副板书) (孤独 哀伤)

  对比

  (轻松 欢欣)

  3.小结:作者解放前挖荠菜是为了什么?(抵抗饥饿,享受欢欣)

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读记“管辖、港澳、紫荆花、旌旗”等词语,读写“签定、开拓、贸易”等词语。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详略有致的叙述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香港回归的历程,重温那庄严的时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深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作者详略有致的表达方法。

二、教法

  采用以读代讲、交流感悟、情境教学、思维拓展等教学方法,以课文题目“回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感悟,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学法

  “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采用“读——思——议——看——悟等形式,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2、(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知道香港的地理位置)

  3、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边读边思考,完成自学提纲:

  (1)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记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旌旗、聚焦、百感交集、贸易、后盾

  (3)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关于香港的哪几个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一读,议一议:

  1)香港是怎样离开祖国的?又是什么时候回归的?从中体会到什么?

  2)、是谁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伟大意义?

  2、读一读:文中详写回归仪式的几个庄严时刻。体会句中带点词语意思。出示:

  “今夜这个重要而独特的仪式,将在一刻之间,凝聚香港历史的改变和延续……”

  ……英国国旗和旧香港旗,在英国军乐队奏起的英国国歌声中缓缓降落。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紫荆花绽开的香港特区区旗的伴随下冉冉升起。

  3、想一想:在这历史时刻举国上下激动人心的场面。 “当时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播放实况录象。

  4、诵读10、11自然段课文,再次体会亿万中华儿女的激动与自豪,体会数代人100多年终于实现的激情。

  5、齐读最后自然段。出示:今天,在祖国大家庭……更美好!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整体把握,扩展延伸

  1、播放《东方之珠》。

  2、延伸:(电脑出示澳门回归图片、国庆图片勾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结合今年我们祖国建国60周年之际,你想说点什么?

  (五)、收集资料:

  五、板书设计

  7明珠回归

  沧桑的历史—————英国

  “一国两制”的构想

  主权交接仪式—————中国

  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