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第十五章《恒定电流》的第四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电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电功”等内容之后编排的,是分析和理解部分电路和全电路的交汇点。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又为后继内容的学习做出了铺垫。

  2、重点和难点

  重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理解

  难点:电动势的概念;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电动势的概念;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外电压和内电压之和;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像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理解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教学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实验探索和科学推理的物理思维品质,由此进一步认识物理思维方法;通过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的思维品质,能够变换、创设问题,从中理性地体会物理思维方法。

  二、教学方法

  1、对“电动势”采用“类比”方法,并配以多媒体模拟分析,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对“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可采用“设疑——猜测——实验——分析——结论”的研究方法,以完成本环节的内容及从实验现象到理论总结,从实验技能到科学推理的教学任务。

  3、讲练结合式:结合本节内容,给出相应的练习,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其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三、教学程序设计

  1、指导思想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主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宗旨设计教学程序。

  2、实验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各类型电源的电压是否相同?电源具有何种特性?如何去描述电源的特性?

  演示实验:用伏特表直接测量蓄电池和干电池两端的电压。

  结论:不同类型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不同,是由电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为描述不同类型的电源两极间电压的不同而引入——电动势。

  3、教学新课

  (1)电动势:(E)

  (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用多媒体模拟、辅助)

  Ⅰ、电动势的数值:

  电动势的数值等于没有接入外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Ⅱ、电动势的单位:伏特(V)

  Ⅲ、电动势的物理意义:(从能量角度分析)

  电动势是描述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Ⅰ、推导:(略)

  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Ⅲ、表达式:I=E/(R+r)

  (3)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Ⅰ、(设问)什么是路端电压?

  外电路两端的电压叫路端电压。

  Ⅱ、路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情况:

  (设疑——猜测——实验——分析——结论)

  演示实验:改变外电路的电阻,观察路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外电路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外电路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Ⅲ、两种特殊情况:外电路短路和断路时的情况。

  Ⅳ、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关系图像(为后续分组实验做准备)。

  (4)闭合电路中的功率:

  Ⅰ、电源的功率;

  Ⅱ、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

  Ⅲ、电源输出功率;

  Ⅳ、电源的效率;

  分析课本例题;适当补充有关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功率内容的习题(例题及练习题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给出)。

  4、课堂小结:(略)

  5、布置课后作业:课本及练习册本节相关习题。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探究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

  2.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行为与习惯

  了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三)知识与技能

  学习探究与水果相关的科学道理和商品化用途,能与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视频图片、讨论交流、想象活动、表演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这是本课的重点。因为良好的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之一,另外,目前,部分孩子会偏食、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突出这一重点,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文明生活。本课是根据课程内容标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能与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而设置的。本课鲜明地倾注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本主题活动由夏天的水果、水果的食用、吃水果的学问和卫生常识四个部分组成,融爱家乡、生活体验、水果常识、问题探究、卫生保健一体。

  说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讲,养成一项习惯并非一节课能做到的。它涉及到德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3.本课教材侧重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生活习惯。同时本课为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动习惯;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学习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是上一课《快乐的儿童节》的教学重点;“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则是《知了叫夏天到》一课的重点。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动习惯是本课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动习惯,探究生活、创意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本课课题《家乡的水果》提示我们教学让学生探究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那么本课教材的这些主题部分即是了解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从当前我校一年级学生的“前在状态”看,他们对各种各类的水果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于家乡的美好可能缺乏认知,因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缺乏体验,因此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一)我们拟通过“活动一:五彩缤纷的水果”来帮助了学生解家乡的水果。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育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网状型的信息传递、交流、碰撞和反馈,而师生的情感则是信息交流的纽带。积极的情感可以鼓舞人们主动、愉快地认识事物、参与活动,高尚的情感产生正确的动机并蕴蓄着坚强的意志力。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教师的煽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个环节,在夸家乡水果板块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那好,今天在现场我们就举办一个“家乡水果博览会”来推广我们的水果。

  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家乡水果的.宣传资料。但是学生收集的资料未必全都有效。必须在老师的引领下,有的放矢地释放。在课前,教师给出调查提纲,让学生从家乡特产的产地、特点、典故等多方面去了解,使学生有内容可谈。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为课堂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们拟通过“活动二:飘香的果园”来帮助学生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环节一,创设情境分组参观果园,借助教材66页的图文并茂的资源。本环节旨在从正面引导学生了解水果的生长期、种植过程等。在活动中,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环节二,让学生交流各种水果的资料: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介绍、分享交流。使学生知道水果可以做成营养价值和功效不同的食品,从小要有吃各种水果的好习惯。

  (三)我们拟通过“活动三:吃水果的学问”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环节一,学一学,生动地告诉学生吃一些水果也有很多学问,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环节二,辨一辨,让学生通过图片中人物的行为明辨是非。知道大人和小孩子都要常吃各种水果,不能挑吃,要把手有些水果不宜多吃。

  环节三,记一记,老师告诉孩子们一些小常识,使学生知道吃水果的一些学问,初步培养自我保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