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的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我将从教材分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大方面说明。

  一、 教材分析和处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介绍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三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及大致功能,第四章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教材的特点,确定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体会生命的物质性,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3.重难点

  重点就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其中两种被动运输方式,学生已有扩散和渗透的知识基础,较易理解。难点是主动运输。

  4.教材处理

  学生学过呼吸运动中肺换气、肺部气体交换,已有对物质交换的了解。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学生对跨膜运输方式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层次。本节依次讲解被动运输方式、主动运输方式及意义。

  二、 教法、学法、教学手段

  1. 教法:

  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 提出问题→ 解释原理 →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主动运输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物质出入方式的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来掌握.

  3.教学手段:

  课件显示运输方式动画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利用“问题探讨”用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

  设立问题情景,创设物质跨膜运输的思维平台,为学生的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二)几种物质运输方式

  1.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

  (1)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原因和方式,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自由扩散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自由扩散的特点.该部分内容简单,通过多媒体展示,使抽象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此时比较扩散和渗透两概念的异同。

  (2)进一步提出问题: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但对于细胞来说,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让学生尝试作出解释,再指出载体蛋白的作用,总结出协助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协助扩散的过程,学生有了自由扩散知识的基础,很容易得出协助扩散的特点,此时引导学生自主列表对比两者异同,并回答问题:①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 ②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③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为什么被称为被动运输 ?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

  (3)更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只有被动运输能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吗

  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呢?

  师就讨论结果矫正,精讲点拨。主动运输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主动运输的过程,引导学生得出主动运输的特点。并组织学生分析三种运输方式异同。继续完成填表。

  提出问题: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各是什么?画出细胞对某物质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随细胞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图展示各组成果。

  本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是对课本知识扩展和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只有理解了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才能完成本环节教学任务,既突显书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制作图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运输

  引导学生回忆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得出胞吐现象,提出问题:白细胞是如何吞噬病菌的。 显示有关图片. 比较其与跨膜运输方式的不同。

  提出问题: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3.与社会的联系

  简单描述囊性纤维病的机理以及病毒感染中,药物比较难杀灭病毒的

  原因

  4.技能训练

  指导学生就《技能训练》部分进行讨论

  (三)、反馈练习

  1.画出三种运输方式随细胞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图。

  2.当堂检测题

  针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不同而设计,让学生思考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部分内容本身并不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轻松,但是如果不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在解题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在分组讨论中,虽然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还是从多角度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由于学生讨论和交流比较花费时间,容易出现前紧后松或是前松后紧的情况,因此在时间上应当注意控制。

说课稿 篇3

  《图文并茂更精彩》说课稿【教材分析】《图文并茂更精彩》是泰山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9课内容,本课围绕制作一篇图文并茂的旅游城市文章这个主题展开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文章内容变得更加漂亮、美观,为文字排版及板报的制作做好准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文章变得图文并茂。其中贯穿着对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学生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注重给学生创造发展空间,用研究、探索的自学方式学习,通过交流获得结论,让每位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

  2.掌握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设置图片和文字的排版方式。

二、能力目标

  能够实现图文混排,编排出图文并茂的文档。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篇文章的设计成败的同时让学生欣赏美文、美图,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使学生懂的美、欣赏美、运用美。【教学重点】图片的插入、调整;图片的环绕方式。【教学难点】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教学方法】本课我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比较法、演示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准备】1.三份教师制作好的作品,一份未修饰,两份已美化修饰过。

  2.课件一个,奖励标志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学生回答最想去的旅游城市,让学生积极发言。欣赏教师课前制作好的两篇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回答更喜欢哪一篇作品,说一说作品优点在哪里。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插入剪贴画

  1.出示锦囊妙计一,让学生动手把剪贴画插入到文章中。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帮助,教师巡视。

  2.提问学生有何不足之处,引入“调整大小与位置”。

  3.师生共同认识图片工具栏上的每一个按钮。重点学习“文字环绕”与“颜色”。

  教师演示如何调整大小,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强调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整体布局,图片的大小、位置,对于整个版面至关重要。并提示学生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的方法与艺术字的调整方法完全相同。

  (二)插入图片

  1.教师引导,对于剪贴画中没有的图片,比如保存在电脑中的图片我们该怎样插入。

  2.出示任务:怎样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要求学生自主操作,两两一组,互相帮助。然后教师出示锦囊妙计二,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3.教师请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边说边做,教师一旁加以补充说明。

  (三)设置水印效果

  1.教师演示具有水印效果的一篇文章。

  2.教师讲解操作过程,然后学生动手操作。两两一组,分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3.请学生演示操作过程,教师一旁解释补充。

三、大显身手,评价交流

  请学生打开已保存的文件夹,里面有四个主题:春、夏、秋、冬。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制作一个主题。

  教师通过大屏幕演示学生作品,大家共同点评优点或缺点。对于优秀作品给予奖励标志。

四、课堂小结,知识延伸

  请同学说一说学习本课的收获。教师给以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大家掌握得不错,能设计出图文并茂的作品。我们不但可以利用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来美化文章,还可以制作图片的特殊效果。

五、家庭作业:母亲节就要到了,大家制作一篇图文并茂的作品来送给妈妈,祝妈妈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