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关于说课稿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设计理念:

  这是三年级下学期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结构清晰,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网络,领略网络的神奇,真正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本节课的设计把握语文内涵,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其中。

  我设计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认知目标:

  1、能读、写11个生字,了解组成的新词所表达的含义。

  2、能知道信息高速路就是网络,了解到网络为人类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都带来了便捷。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到网络的神奇之处。

  2、通过深入地学习课文,以及自己的实践操作,感受到网络是现代人了解信息的有效途径,激发他们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能力目标:

  1、能自己上网浏览,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培养他们搜索信息的能力。

  2、能把找到的资料在班里进行交流,培养他们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网络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捷。

教学难点:

  使他们对网络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从小就运用网络的本领。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称网络为信息高速路?

  2、网络能为我们的实际生活提供什么帮助?

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的“主动参与”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进行自主、协作学习。

  直观演示,激发学生们的对网络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兴趣被你吸引了,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产生想看,想知,想学的愿望。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运用“网络能使我…… ”来说说话。我通过这样的手段既使学生们深入地阅读了课文内容,每个人都参与到了读文章,找句子的过程中,还使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来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从而也解决了这篇课文的主要问题:网络能为我们的实际生活提供什么帮助?把课内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培养了他们探究的能力。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大量识字是本册教材的一大特点,如何让同学们更好的识记生字呢?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再由句到段,层层推进,不断复现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读准字音。并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根据记忆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本课的生字。

学生分析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堂40分钟应该集中高效的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在本课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手段理解重点词语,高高兴兴可口光秃秃一棵棵挺拔茂密等,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读教学如何能做到扎实有效呢?而且课文较长,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了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如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吗?春天,几场挺拔的小松树。最后总结学习时,抓住问题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咱们把它画出来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事先画好松树,上台贴一贴,通过这样的形式、把一片茂密的松树林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小松鼠的聪明。同时感受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生活在这样的森林里的幸福和快乐。从而领悟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九三分局山河农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王芳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系列教材基础版第七章第二节《文件与文件夹》,本课内容在初一年级进行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媒体运用、教法、教学策略设计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信息技术》第七章第二节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教材以任务形式详细地介绍了文件夹的创建、选定、复制、移动、改名、删除和查找等操作,主要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会文件及文件夹的相关操作方法,最终理解外界的各种信息是以什么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的,计算机又如何管理文件文件夹的。这部分内容在本书中占重要地位,在以后各章节的学习中,都要使用到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打开"资源管理器",如何查看计算机资源;初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进行探索学习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一节课时安排为2节课,本节重点讲解文件夹的创建、选定、复制、移动、改名。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利用"资源管理器"建立文件夹,能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选定、复制、移动、改名操作。

  2.技能目标: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掌握操作方法的同时,自学、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利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去获取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机房。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教学准备

六、教法:

  1、头脑风暴: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产生质疑→思考→探索的学习兴趣。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分享集体的智慧,享受成功的欢乐。

  2、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背景信息(学校准备由班级承办资料室整理工作)和一个可能完成的并且是有趣的任务(模拟进行资料归类训练),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脚手架,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来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3、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文件或文件夹的创建、选定、复制、移动、改名的操作。难点是对文件、文件夹的理解。

  针对这种情况,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背景信息(学校准备由班级承办资料室整理工作),和一个可能完成的并且是有趣的任务(模拟进行资料归类训练)。把硬盘比做文件柜,把柜中的抽屉比做文件夹,把一本本的资料比作文件,让学生在“整理资料”中学会文件夹、文件的相关操作,这种教学策略,比较容易地突破了文件夹、子文件夹、文件以及三者关系的抽象性。

  信息技术课的宗旨是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在内容安排上不仅是书中计算机文件文件夹的相关操作,同时教学内容与语文、美术、地理、生物多学科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著、名画、自然风光、动物图片以文件的形式放于资料库文件夹中,学生在学习文件、文件夹的操作时,欣赏这些名著、名画,使整个学习内容更丰富,掌握的知识更全面。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假如我们把学生被看作是一座建筑,那么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所以我利用webquest教学模式设计了一个网络课件为学生做“脚手架”,导言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背景信息,提供一个可能完成的并且是有趣的任务,但是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更高级的思维技能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教学过程中老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了短小而清晰的建议,并在过程中为学习和交互提供指导。扩展资源是有助于学生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作为上网查找资源的定位点。由于对要查找的资料已经有了一个定位,可以避免学习者在网上漫无目的地遨游。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结论:为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鼓励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及对学习成果进行拓展和推广。

  在探究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寻宝奇兵”,通过在多层文件夹中找对方只给出某些特征的文件,这个游戏的适时给出一是训练学生灵活掌握建文件夹,出入文件夹的能力,二是为了鼓励学生,三是避免先完成任务的学生无事可做,四是为了为下节课讲文件的查找做铺垫。

  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分组探究-反馈评价-归纳反思,形成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老师点评、指导。谢谢大家。